长城小站提醒旅行者和背包客:长城的存在,源于您我的爱护!
孙立华 退休干部,齐长城考察队负责人之一,《齐长城》一书第一副主编。中国长城学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6. 齐长城的保存现状及被破坏的原因
早于秦始皇三四百年的齐长城至今已经历了2000余年的风雨沧桑和硝烟战火,专家学者曾有理由的以为因年代久远,经过长期的自然剥蚀和部分的人为破坏,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现在剩下的遗迹已经不多了。然而,经过全程实地考察后惊奇的发现,齐长城的保存现状,远比预想的要好得多。
通过考察丈量,齐长城现存显露于地表上的遗迹总长度为398328米,合796.7华里,占长城总长度1237.8华里的64.36 %。有三分之一的县(市、区)现存遗迹在80%以上。其中:肥城现存遗迹30华里,占90%;沂水现存遗迹122华里,占85.5%;安丘现存遗迹78华里,占83.8%;章丘现存遗迹99华里,占83%;胶南现存遗迹85华里,占81.5%;长清现存遗迹150华里,占80.9%。
中国最古老的长城,遗迹保存如此之多,是人们始料不及的。齐长城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宏大的地表文物之一,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文化瑰宝。
纵观千里齐长城,虽然遗迹保存较多,但多已坍塌,完整墙体凤毛麟角。
最完整的一段城墙是章丘与莱芜边界上自大厂北山至锦阳关之间,有756米的石砌城墙保存较完整,阳侧墙高6.05米,垛口保存完整(参见本专题压题图片)。但,该处一带之城墙并非春秋战国时期原筑,而系清代咸丰十一年为阻挡捻军北上,在齐长城原址上加修的城墙。
2000多年前的齐长城有代表性的保存现状是这样的:
丘陵地带土筑城墙大多数都坍塌成长龙般的圆顶土岭,其上长满野草,防止了雨水的再冲刷,一般底宽7—9米,高2—4米。如:胶南境内后辛庄至苗家南山一带长近10公里,安丘与沂水边界太平山东主峰至青石胡同长达8公里,诸城境内马山至太平安一带长8公里多和黑王家沟北长城岭至史家夼东岭长6公里多,沂水境大山至下牛山长近4公里,五莲墙夼水库北岸之长城岭长3公里,以及莒县东莞长3公里的长城岭等处,大段大段的土筑城墙遗迹,都高高隆起,巍巍壮观。保存最好的穆陵关西大岘山上坍塌后的遗迹宽达15米,高5米。(附:土筑城墙坍塌成圆顶土岭)
土筑城墙坍塌成圆顶土岭
山上的石砌城墙多坍塌成乱石岭,也有至今雄姿犹存者。长清境内北顶山至钉头崖一带块石砌筑双面墙体,宽6—8米,高3—4米,长达1600余米。章丘与莱芜边界的疙瘩岭,高 3.8米的片石城墙长千余米,巍然耸立。望米台北岭一带红色条石城墙,虽受风雨剥蚀严重,间隔性部分缺损,但数百米长墙体仍较完整,高达4米(附:望米台石砌城墙现状)。章、莱边境上黄栌垛至曹曹峪顶,高4.8米,长1800米的块石城墙,虽经2000余年大自然的剥蚀,墙石被风化,石缝中长着野草,墙体仍较完整(附:曹曹峪顶城墙图)。博、莱边界响泉西山和博山、淄川间围屏山等处青石墙体残高都在2.5—4米之间。
望米台石砌城墙现状
曹曹峪顶城墙图
考察过程中,我们目睹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齐长城被破坏得遍体鳞伤,其损坏程度令人触目惊心。归纳起来破坏原因有如下几种:
2000余年大自然的风雨剥蚀
多数沙土板筑墙体剥蚀严重,被雨水冲刷成锯齿形残迹(附:穆陵关东侧沙土板筑墙体残迹)。最甚者为临朐的大蚕厂东、诸城的黄牛山东和五莲的长城岭村东等多处遗址,都被山洪冲刷破腹成深2.5—3米,宽3—4米的大沟(附:大蚕场高大城墙遗址被洪水冲刷成深沟)。石城墙有的乱石风化后,其上杂草丛生或长成野树林,还有的墙石坍塌散落在山坡上(附:黄尖子顶东侧坍塌的墙石散落状)。
穆陵关东侧沙土板筑墙体残迹
大蚕场高大城墙遗址被洪水冲刷成深沟
黄尖子顶东侧坍塌的墙石散落状
搞“大寨田”使长城遗址遭受严重破坏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活动,致使平原地带土筑城墙几乎全被辟为农田。如: 岭子头处土筑城墙五十年代初期还有电杆那麽高,后来挖城墙土填洼地,现在仅存220国道西侧长158米的一段遗迹,高2.2米,顶宽3.7米,底宽5.2米,而且遗址上种着庄稼(附:岭子头土筑城墙遗迹现状)。更有甚者,如沂水的高家石岭、垛庄,莒县大店子等地大段的几千米长的土城墙变为农田,无长城遗迹可寻。矮丘上的土筑城墙也遭同样厄运。山区城墙上的石块被搬去砌筑大寨梯田的情况也不少,如长清双泉乡的北傅北山。
岭子头土筑城墙遗迹现状
现代国防建设与近代战争使长城遗址遭受破坏
长清北麻套军用围墙有650米是修在长城遗址上;泰安天马顶西长200余米长城遗址及天门关都因军用修路被破坏;安丘城顶山上近现代战争把城墙石块用于修筑防御工事,甚至把石砌城墙中间扒空当掩体(附:城顶山石城墙中间扒空作战争掩体);章丘与莱芜间的锦阳关毁于1938年的日军侵华战火等都是例证。
城顶山石砌城墙中间扒空作战争掩体
修路、开矿使长城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章、莱边界之北门关、黄石关,沂水之穆陵关的原址上都变成了现代公路;诸城境内黄牛山南坡和绕紫阿东等多处宽大而结实的长城遗址变成公路路基,有的长达4000米(附:绕紫阿东4000余米长城遗址变公路)。而城墙遗迹成为拖拉机道和乡间便道的情况则更加普遍。泰安黄前的783高地,优质红花岗岩矿储量丰富,此山已开掉一半,考察时正值炮声隆隆,炮烟四起,山顶尚有10余米的石城墙,不久也将随着炮烟而消失(附:783高地炮烟四起);博山西黑山、临朐的长城岭都变成了采矿场,而博山荆山上的千余米长城遗址早被采矿机挖下去数米深。
绕紫阿东4000余米长城遗址变公路
783高地炮烟四起
秦始皇的破坏
秦始皇不仅修长城,他还拆长城。据《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载:三十二年(前215年)秦始皇前往碣石,刻石立碑。辞曰:“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太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地势既平,黎庶无繇,天下咸抚。”为了统一的需要,安抚天下,防止再分裂,下令拆除原各诸侯国要冲处的城墙。
秦始皇曾三次巡幸琅玡,其中前两次由芝罘“南登琅玡”,第三次则由江南北上琅玡。二世胡亥即位后于二世元年即登琅玡。他们父子不仅多次通过齐长城,而且在琅玡进行了大量活动。齐国又是秦始皇最后消灭的一个国家,对原齐国东南重要门户之临海一带齐长城“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的推断可能成立。
其他原因
距村庄较近的长城城墙石块被拆去建民房的情况颇多,如莱芜黄石关、博山荆山、临朐小辛庄北岭等处都有发生;在经济利益驱动下,长城沿线居民拆城墙石块捉蝎子卖给城里上餐桌,这是我们考察中亲眼所见;在山上把城墙石头拆下围成山上放牧的牛羊圈也不少。
与自然和人为破坏长城相对照的是淄博市博山区耗资200余万元在凤凰山齐长城原址上重修600米石城墙,两座烽火台和一座雁门寨再现其上,成为旅游景点。但遗憾的是,没有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近几年旅游业发展很快,古老的齐长城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由于对齐长城保护尚未立法,对各地的开发又没有统一规划,急功近利者无序盲目修建城墙招揽游客,既破坏了遗迹,又不符合古建筑的历史风貌,违反了文物保护法。在此呼吁:关爱长城,保护古迹。
[参考资料]
欢迎指正,欢迎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