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县辖长城
高台县位于张掖地区西北部,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地势南低北高。县南北界于榆木山和合黎山之间的黑河中游区。
长城基本修建在黑河南岸,仅北部的一段由罗城乡大城村离黑河西去。
高台县,元朝时属甘州路总管府。明洪武五年宋国公冯胜平定河西,设高台站,因西有台子寺,故名。隶甘州中卫。《明史·地理志》载:“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以甘州卫之高台站置高台守御千户所。隶陕西行都指挥使司。”1
长城由临泽县贾家墩向西进入高台县境后,大致走径为:一直向西北方向,循黑河东岸而筑,至罗城乡天城村。然后跨黑河西去至盐池村,转为向西偏北方向,经泉子村,沿高台县与金塔县界延伸至杨家井,向西出高台县境而入酒泉县界。长城在高台县辖境长约二百二十五华里。
入高台县境无墙迹,至五四村北的林场始见夯土残墙,向西过一小山坡止于六坝村东水渠,长约两华里。这段夯土墙多已坍成溜坡状,仅高于地面两米左右。在这段长城上有一座高十余米的墩台,此台全部用长三十六厘米,宽二十厘米,厚十厘米的土坯砌成。据《重修肃州新志》载:“六坝堡设在黑河之北。土城周围九十丈,开南门。”2此堡已毁。
高台城在六坝堡南八华里,据《重修肃州新志》载:此城为明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由镇守太监蒙泰建议始筑的。城“设在平川中地,土筑方城一座。东门至西门一里二分,南城至北城一里三分六厘,城周共五里六分,城墙高三丈二尺,厚一丈。城壕周围六里五分,阔一丈,深七尺。壕中泉水环绕,冬夏不竭”。3
由六坝至八坝段长城,仅七坝村东存有一段夯土残墙,其余皆毁。据载,七坝堡,土筑,周八十丈,开南门,北至边墙半里。八坝堡土筑,城周七十丈,开东门,北至边墙半里。
由八坝向西经九坝至十坝段长城,八坝村西始有夯土墙,残高二米左右,只开始的一小段残立于地面之上,向西被黄沙所没,仅个别地方稍有所露,其间残存的夯土墩台均耸立于沙漠之中。由九坝至十坝,有一条水渠,为1978年利用长城遗址修建的。
九坝至十坝之间,有一座己废弃的夯土城堡,当地称为“同关城”。由十坝向北至胭脂堡段,城墙在沙漠中,多为黄沙所埋。据《重修肃州新志》载:“胭脂堡设在黑河北,土城周围二百四十丈。
开东门。东至十坝寨十里,西至沙碗堡二十五里。”4当地相传,胭脂堡村中原有一胭脂泉。
据《重修肃州新志》载:“高台营北边一道东至六坝夹山墩起,西至十坝马圈塘墩止,计通长六十里,共长一万一千七百丈。”并载:“由高台马路口儿起,至驼岭塘止;又接水庙儿塘起,八坝双树儿域止;又关桥塘起,镇夷胭脂堡该管界牌止。边墙共一千三百一十丈。内帮筑边墙:底阔六尺,上接四尺,实基一丈四尺,裙端三尺,共高一丈七尺。改筑边墙:底阔一丈二尺,顶阔六尺,实台高一丈四尺,裙墙高三尺,共高一丈七尺。边榨底阔二丈,顶阔六尺,高一丈七尺。”5但如今似这样规格的城墙已不可寻。
由胭脂堡继续循黑河向北偏西至天城段长城,明时为镇夷营所辖。据《重修肃州新志》载:“镇夷营边墙一道,西自北营山嘴墩起,东至胭脂堡张家湾,连接高台营界止,共长七十八里,山壕一道,长五十里。东自本营庙儿山起,西至亦流山盐池堡交界止。”6
由胭脂堡经上桥湾、下桥湾至罗城堡,夯土城墙今己毁掉。由罗城向北至肖家庄仅有一处存百余米夯土墙残迹,其它均未发现。由肖家庄经侯庄至天城村段长城遗迹,据老乡介绍,早年侯庄东原有夯土墙残址,今已毁掉。天城村东山坡下,今还有部分夯土残墙,向北爬上东山头,山顶还残存一墩台。
天城堡规模较大,毁坏较为严重,今东、南两侧存有高约八米的残墙。
长城由天城跨黑河,向西为丘陵地势,仅残存几个夯土墩台。离黑河岸向西约十华里,有边境一道,壕宽约六米,壕两侧有隆起的土脊。可知,修壕时是将挖出之土堆积于壕的两侧,当地称起为壕棱。壕(含壕棱)深五米余。边壕里侧每隔数里有一夯土墩台,直到盐池村。
另外,由天城过黑河后,在黑河区西岸原有夯土城墙,以不足五华里的距离与河岸平行南下,长约十五华里。今这段墙只在少数地方可辨遗址。
据《重修肃州新志》载:盐池堡为土筑,“城周一百八十丈,开东门”。并载:“盐池堡山壕谷一道,共长六十六里。西自胶泥滩、双井堡山交界起,东至镇夷亦流山交界止”。7
由盐池堡向西至石泉子为边壕,壕里侧每隔数百米有一座夯土墩台。由石泉子至杨家井抵高台与酒泉交界处,为边壕,但多已淤平。
双井堡所辖边壕共长八十五里,西自照壁山下古城交界处,东至胶泥滩、盐池堡交界止。双井堡在边壕南约十华里,据载:为土筑,周三百二十丈,开南门,城堡今已废弃,四面夯土墙仅南侧尚残存,较好段存高约六米,其余均圮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明史·地理志三》,中华书局1974年版,卷42,第1016页。
2.《重修肃州新志》,甘肃省酒泉县博物馆翻印本,第33页。
3.《重修肃州新志》,甘肃省酒泉县博物馆翻印本,第328、329页。
4.《重修肃州新志》,甘肃省酒泉县博物馆翻印本,第331、332页。
5.6.《重修肃州新志》,甘肃省酒泉县博物馆翻印本,第398、399页。
7.《重修肃州新志》,甘肃省酒泉县博物馆翻印本,第331、3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