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您
访问
长城小站
!!
您当前的位置:
长城专题
->
长城数据库系统
->
长城文献资料库
[
登录
]/[
注册
]
长城文献资料库
志愿者入口
[使用说明]
·带
图标的图书,表明在库中有全文。
·带
图标的图书,表明有外部参考链接。
·带
图标的图书,表明在库中有PDF下载。
[相关链接]
欢迎访问小站长城数据库系列:
·
中国长城建筑数据库
·
中国长城地理信息系统
·
长城小站谷歌长城专题
·
中国长城碑刻铭刻数据库
·
历史年表
·
长城法律公文库
·
长城景区数据库
·
长城专家库
·
长城视频数据库
·
小站图书室
·
边墙史料书库
.. 阿伦主编
·
小站首页
长城文献资料库
分类浏览:
学科
地域
发表时间
年代
作者
期刊
排行
最新评论
最新更新
图书信息
《双重史观的透视:拉铁摩尔的中国边疆研究》
Essence of the Dual Historical Perspective: Lattimore\'s Research on Chinese Border Area
作 者:
张先革
张先革(1974- ),男,山东菏泽人,新疆大学博士研究生,和田师范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边疆和中亚问题.
出 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52卷第2期
发表时间:2016-04-00
ISSN:1001-6597
分 类 号:K092;K207.8
文 摘:
拉铁摩尔从中国边疆民族发展的角度洞察中国历史发展的动因和走向,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少数民族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一改中国传统史学家从中国角度而不是边疆角度观察中国历史的习惯,引起了中国史学界的广泛关注。拉铁摩尔从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两个角度观察和解读中国历史的进程,是其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的直接体现。在拉铁摩尔看来,自然环境决定民族历史发展的起点和方向,生产方式决定民族间的亲疏关系。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决定了民族内部及族际间的历史发展进程,揭示了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深刻原因。
关 键 词:
拉铁摩尔;中国边疆;自然环境
;生产方式
;双重史观
正 文:
拉铁摩尔是美国著名的中国史专家,壮年时曾做过蒋介石的美国顾问,晚年曾做过蒙古国科学院院士,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通。拉铁摩尔早年曾以徒步旅行的方式实地考察了从蒙古高原经新疆到印度的中国 ……
您需要在登录后才能查看全文内容,请您点此登录或者进行新用户注册...>>
简单注册后,即能免费阅读1000多篇长城相关的论文,欢迎您注册为长城小站的用户,参与我们的交流!
参考文献:
[1]黄达远.在古道上发现历史:拉铁摩尔的新疆史观述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75.
[2]袁剑.“内陆亚洲”视野下的大边疆:拉铁摩尔的实践路径——基于一些作品的阅读[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81.
[3][美]拉铁摩尔.中国简明史[M].陈芳芝,林幼琪,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1.
[4]黄达远.边疆、民族与国家:对拉铁摩尔“中国边疆观”的思考[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1(4):34.
[5]孙卫国.从“同心圆”论到“两极模式”论——美国中国学界有关中国古代朝贡制度的学说[J].学术月刊,2013(8):163.
[6]毛里和子.论拉铁摩尔[C]∥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编辑部.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五辑.张静,译;樊守志,校.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52.
[7]潘乃谷.费先生讲“武陵行”的研究思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39.
[8]宋培军.拉铁摩尔“双边疆”范式的内涵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26-29.
[9][美]拉铁摩尔.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M].冯晓峰,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10]陈君静.拉铁摩尔和他的中国问题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53—54
[11][美]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趣[M].北京:中华书局,1989:2.
[12][日]矶野富士子.蒋介石的美国顾问——欧文·拉铁摩尔回忆录[M].吴心伯,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14.
[13]张世明.拉铁摩尔及其相互边疆理论[J].史林,2011(6):174.
[14]Owen Lattimore. Inner Asian Frontiers of China[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133.
[15]Owen Lattimore. Manchuria:Cradle of Conflict[M].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1932:8.
[16][美]司徒琳.世界史及清初中国的内亚因素:美国学术界的一些观点和问题[C]//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第二届国际满学研讨会论文集.1999:199
[1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31-734.
[18][日]铃木中正.中国与内亚的关系:匈奴和西藏[C]//[美]费正清.中国的世界秩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74.
[19][美]赖德懋.中国的边疆[M].赵敏求,译.重庆:正中书局,1941:1.
[
返回
]
评论
发言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用户名:
密码:
若不填用户名,则显示留言者为[匿名]。若填写用户名与密码,则会进行认证并登录(该登录状态不能保留,当浏览器关闭后登录结束,如需保留登陆状态,
点此登陆
)。如果只写用户名不写密码,则显示为“[未验证] 您输入的用户名。”,匿名或者未验证的留言将不可编辑、删除
验证码:
请在左侧框中输入右侧图中的字母或者数字,如看不清请单击刷新
标 题:
评 论:
表 情: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