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中日大决战--战机转旋3
吴桐 于2005-11-07 22:23:31发表于长城小站
中国军队在长沙的出色战斗,提高了蒋介石在同盟国中的威望。当长沙会战还在紧张进行的时候,罗斯福即致电蒋介石,建议将中国和英属缅甸、法属印度支那划为中国战区,成立中国战区最高统帅部,请蒋介石担任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 1日3日,蒋介石复电美国总统,表示愿意就任此职。当日,同盟国宣布了蒋介石就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的决定,并委任美国陆军中将史迪威为联合国军计划参谋部参谋长,兼任美国驻华军事代表,协助蒋介石指挥中国战区的部队作战。
长沙大捷后的二十二天,美国政府宣布:给中国五亿美元的贷款,以援助中国抗战。
美国如此慷慨地出钱援助中国,主要原因在于四年多来的战争证明,中国人特别能战斗。这对于拖住日军,缓解西、南太平洋美军压力,完成“先欧后亚”的同盟国军事计划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美国政府宣布贷巨款予中国的当天,罗斯福致电蒋介石。他说:
中国军队对于残忍侵略者的抵抗。唤起了美国人民
和一切其它爱好自由的人民最崇高的赞扬。中国武装与
非武装人民在将近五年里实行坚决的抵抗,以反对在装
备上远为优越的敌人,他们面对巨大的差异所表现出来
不屈不挠的精神,使其它联合国家的战斗人员与人民全
都受到激励……
1942年2月9日。
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突然飞抵印度访问。此事立即引起日本方面的猜测、恐惧和不安。
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火田)俊六大将满腹狐疑,心里嫡咕道:“在我军攻占新加坡前,蒋介石偕同宋美龄访问印度,其目的何在?”
这位总司令官百思不得其解,便令其总参谋长连夜去见汪精卫。汪精卫也摸不着头脑,搔着脑门说:“我对重庆方面的情报一无所知。不过,蒋介石此行目的十分明显,其一,对印度民众表示友好;其二,就从英、美获得借款之事进行磋商。”
(火田)俊六大将认为,事情肯定并非汪精卫说的那么简单。他在心里继续嘀咕:“元首既然亲自出马,必有重大目的,是不是为了实地看看印度有无实力参加同盟国的协同作战?”
蒋介石此行目的到底何在?(火田)俊六大将仍吃不准,又把纳粹德国派驻南京汪伪政府的大使史塔玛请来共进午餐,借此分析蒋介石之行的真正目的。
这位聪明的日耳曼人说:“蒋介石的印度之行,与本次世界大战总的战略格局有关。德国自伊朗东进,日本自缅甸西进,携手压迫印度。这是希特勒元首的理想和战略。因此,蒋介石访问印度。目的在于形成重庆、缅甸、印度的联合屏障。”
(火田)俊六大将这才恍然大悟:“唉呀!蒋介石是要组成使印度参加而排除日本的泛亚细亚同盟!也就是要在亚洲组成以中国为核心的军事大同盟,来对付日本和德国!”
(火田)俊六总司令官马上向中央统帅部提出对策:“倾全力向缅甸进攻,以切断印、中之间的联系。同时,在攻取缅甸时,必须向中、印两国中的一方或两方扩大战果,即尽量将日军占领的中间地带扩大。否则,中、印的联合,不但打破德。日的亚洲计划,还将使日本在亚洲的既得军事成果也陷入两面夹击的困难境地。”
蒋介石印度之行具有世界性的重要战略目的。这一点也正如德国人所分析的那样。
当时,日军南进节节取胜。 1月21日,东条英机首相在议会上发表施政方针演说,提出建设大东亚的构想。接着,在日军继续横扫太平洋诸岛国的情况下,东条首相向太平洋沿岸尚未遭“横扫”的国家发出恫吓声明:“缅甸、印度、荷属东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如果自愿参加日夺的大东亚建设,谋取独立,日本将予以协助。”其言外之意就是说,这些国家如果起来反对统治他们的西方宗主国,日本不但不对他们进攻,而且还会大力协助他们的“民族革命斗争”,赶走殖民者,让他们“获得独立自主”。
印度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印度人与英国人之间随着民族压迫的加剧,其矛盾也日益尖锐起来。,其民族主义者和各政治党派分为两大阵营;以甘地为代表的阵营要求印度独立自抬,与英国有矛盾,但同时又表示强烈反对日本的侵略行为;以拉斯•毕哈利•鲍斯为首的一方,则明确企望依靠日本的武力,赶走英国人,从而实现民族“独立”。
日本政府在1942年1月间,决定在日本占领区内编成印度独立军。此事得到流亡在德国的印度民族主义领袖斯巴斯•钱德拉•鲍斯的大力支持。此人挺身而出,投身于推翻英印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在日本的印度民族主义者成立了印度独立联盟会,拉斯•毕哈利•鲍斯为会长,并被推为印度国民大东亚代表,以迎合日本的大东亚建设。此人发表声明:依靠日,印合作向印度的民族独立前进。东条首相也宣布了日本援助印度独立的方针。
日本军方制定并得到天皇批准的对印工作:即是以反英宣传争取印度民心,使之成为倒向日本一边的国家。
处于如此复杂矛盾旋涡中的印度,如果弄不好,就将成为一个反英和日的国家。
蒋介石既任中国战区统帅,负责东方战场的战事,深感拉拢印度的重要。他在分析了东亚各国情况之后,于1942年 1月托罗斯福向邱吉尔转达他的意见:其一,鉴于目前复杂的国际局势,英国应明智地主动允许印度独立自治,以缓和英、印之间日益尖锐起来的矛盾;其二,如果英国同意蒋介石以上意见,蒋介石将亲往印度,调解英、印矛盾,劝说印度各党派参加反侵略阵线,共同对付日本的侵略扩张。
罗斯福把蒋介石的意见转告了邱吉尔。英国政府方面对如此尖锐的印、英矛盾,亦深恐印度发生民族战争,使其目前捉襟见时、自顾不暇的局面再扯开一个口子,因此对蒋介石的印度之行也表示欢迎,并希望蒋介石在离印时发表劝告印度人民与同盟国全面合作的宣言。
在这种背景下,蒋氏夫妇于2月9日由重庆起飞,经云贵高原及缅甸,于第二天午间到达加尔各答。分别与印度各党派领袖人物会晤。蒋介石使出浑身解数,向印度民族领袖们反复申明:“倭寇之所谓东亚新秩序,只是一种掩护侵略的手段。倭寇之目的,完全在奴役各民族以自饱自肥,印度人民不要受其欺骗”等等。
蒋介石在转达了邱吉尔政府关于允许印度自治的许诺后,对消除英、印隔阂起了和解作用。印度人民的“圣雄甘地”,当着蒋介石的面表示:“我们不与英人合作,系有限度之不合作,主要在于英人不给我们自由平等地位。现在,英人既然同意给印度以自由平等地位,英、印联为一气,共同抵抗侵略,绝无问题。”
蒋介石在印逗留期间,还与印度其他朝野人士及盟国驻印度军政头面人物恳切会晤,尽力把仇恨之火引去烧日本侵略者。
2月21日。
蒋介石离印前,发表了《告印度人民书》,希望中、印两大国同为人类自由努力,对于英国致诚挚之期待,深信必能从速赋予印度以政治上之实权。蒋介石在声明中称:“余夫妇此次访印,留驻半月,得与印度军政当局,以及一般友好,开诚商讨吾人之反侵略计划,与彼此共同奋斗目的,幸获一致之同情与全力赞助,殊觉愉快。……”
同日,蒋介石与宋美龄离开印度,飞往缅甸腊戌前线,视察中国战区缅甸战场战况。
此时,根据1941年12月签订的《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国编组了远征军,已由杜聿明将军率领第5、第6、第66三个军入缅作战。
蒋介石以最高统帅身份,威风凛凛地察看了阵地,接见了部分官兵,听取了杜聿明的汇报,并作了指示。然后,带着夫人和随员登机回国。不料他的座机刚飞上云端,就被一群日本飞机咬上了。
座机内顿时紧张异常,人人感到未日来临,宋美龄已开始作升天祈祷。
蒋介石也瞅见了敌机,黑压压一大群,一共是十八架。心里也是一阵紧张,但他一转念:我身为一国元首,东方战区最高统帅,若惊慌失措,有失威严。再者,生死在天,命中注定,怕死是死,不怕死亦是死,何不听其自然,死了也留个英名在世。这样一想,他心头的慌乱也就烟消云散了。蒋介石干脆正襟危坐,摆出一副军人的威仪,还拿出书来,自顾专心默读,强压住心头那七上八下乱撞的念头,似乎对眼前的厄运不理不睬。
机上随员也为之肃然。
也可能真是蒋介石命不该绝,其座机竟然奇迹般地逃脱敌机群的追击,安全返抵昆明机场。
5
1942年10月10日。
美国费城独立厅的自由之钟,敲响了三十一下(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国庆日),为中华民国政府,为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遥致祝贺。
是日,在重庆举行的国庆大典上,蒋介石以激动的心情宣布:“我国百年来所受各国不平等条约束缚,至此已可根本解除。国父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遗嘱,亦完全实现。我国同胞,自今日起,应格外奋勉,自强自立。”
中国在抗战中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越战越强的伟大力量,使得西方政府和军队上中层人士不得不改变鄙视华人的观念,中国以一个军事强国的姿态,屹立于反法西斯阵营之中。
美国军方认为,承认中国是反法西斯的四大列强之一,其最大的价值在于对世界人民起到了鼓舞士气和政治方面的影响。
罗斯福却以更远的眼光,对中国的地位作了更加全面和确切的评价:没有中国人的抗战,世界将被法西斯打垮。他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它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把这些地方拿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日本可以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反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掉埃及,斩断通向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若真到那步田地,所谓的同盟国阵线将不复存在。
基于当时侵略与反侵略军事力量的对比和战后美、苏两大阵营力量的对比。从这种世界大格局考虑(罗斯福认为,中国在美国的支援扶助下,可以建设像美国那样的制度,成为美国在亚洲取代日本地位的强大而忠实的伙伴),罗斯福决心力排众议,坚定地把中国拉入美、中、英、苏四大强国之列。
罗斯福提出,战后应把世界各地的许多岛屿和殖民地从弱国手中收回。由某种形式的国际托管机构来管理。其实,他要把殖民地从原来强大而现在变得软弱了的老殖民主义手中夺过来,交给由美国、中国这样的新的强国(也就是新殖民主义大国、强国的代名词)来统治。划分中国战区时,罗斯福就把法国在亚洲的殖民地——印度支那诸国全部囊括在中国战区范围,就是其真实意图的毫无掩饰的暴露。
1942年10月7日。
时任驻美大使的魏道明向蒋介石发来密电一道,说罗斯福希望战后同蒋介石面谈,商讨美、中共同管理西南太平洋诸国的大事。密电如下;
今日访美总统,除接谈情形已摘要电部外尚有表示,性质较为机密,谨另陈如下。总统谓建议甚欣慰。彼对大局与钧座意见完全一致,甚望战后与钧座面谈西南太平洋问题。如越南迟早均应独立,然越人不知自行治理,恐须经过一训练时期。暹罗情形稍好,战后或可即行自治.瓜哇可于范围内任其自治,波罗洲则迥然不同;马来情形亦甚困难。吾人决无统治他地之心,如菲列宾前曾要求独立,奎松先生来时,对其原则予以承认,但须有相当时期,俾具自立能力。此事关系太平洋前途甚大,故希望能与钧座商决之。
1942年5月以来,美、英两国先后通过各种渠道向蒋介石转达,愿意主动废除近百年来与中国历届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另订平等条约。
10月,魏道明大使又一次从华盛顿打电报给蒋介石:
今日美国务卿面交关于取消治外法权等问题草案约共十八条,要点如下:(一)取消领事裁判权。(二)1901 年9月7日辛丑条约认为应当废止,同意在此协定下美国享受之权利即予废止,并将与中国合作向他国政府商洽解决北平使馆区域移交问题。(三)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认为应归还中国管理,同意美国所享受之权利即予废止,并将与中国合作向他国商洽解决该两租界移交问题。(四)规定互相内地杂居及通商。(五)依照国际公法原则与应有例重定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务卿声明两点:(一)美政府草拟此条约从最大范围着想。
(二)在商洽期内草约内容表示严守秘密。
蒋介石对这件事可真正激动了一阵子,在当天的日记本上写道:“……接获美、英自动放弃治外法权之通告。此为总理革命以来毕生奋斗最大之目的,而今竟由我亲手达成,心中快慰,实为平生惟一之幸事。”
罗斯福在同英国领导人商讨即将成立的联合国机构时,提出由四大强国组成执行委员会。这个机构决定一切重大问题,并拥有和行使联合国警察的权力。罗斯福主张由美、中、英、苏行使管理和决定整个世界的命运,当然是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主张,但中国能享有如此特权,在那之前的历史中,尚属首次。
美国人竭力将中国树为列强之一,当然是基于中国是美国的伙伴这一前提,就像先前美国是英国的伙伴,后来英国又成为美国的伙伴一样。
中国能跻身于世界列强行列,决非某个伟大人物的个人作用,它是千百万血性的中国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是值得中华民族永远称道和骄做的!但是,可惜中国却没有在列强行列中站稳脚跟,是谁葬送了四大列强之一的地位?其一,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遗留的经济基础太脆弱了;其二,是战后蒋介石实行的没有民主、自由的独裁统治,致使中国再次陷入血与火的内战旋涡之中。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