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城小站!!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王二小是革命烈士吗?
老普 于2015-05-27 16:16:48发表于长城小站
(小站诸友对小英雄王二小关注多年,也组织过多次活动。记得第一次去看望二小是2003年10月,至今已有12年。往后看的多了,也了解到关于“谁是王二小”的不同观点,若有所思,今年我分别又去了涞源王二小的家乡上庄村和平山闫福华的家乡平山南滚龙沟,歌中争议看在眼里,以为给小英雄应有的革命烈士称号原比争论谁是“原型”更重要,因以成文。以下正文)

  和很多很多人一样,我在很小年纪的时候就知道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和很多人不一样,我认识王二小不是在小学课本里。
  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们用的全国统一教材课本叫《国文》,第一册的前三课是“一開學,開學了;二上學 我們上學;三學校 學校裏同學很多”,但是课本里没有王二小的课文。到了小学四年级,我们宿舍大院的几个男生组织了一个小乐队,课余时间在一起爬山、唱歌和吹笛子。有一天一个同学拿来一个歌本,翻开的第一首歌就是《歌唱二小放牛郎》,我们看着简谱呜呜吹奏起来,一面吹笛子一面看歌词,从中知道放牛的孩子王二小为消灭日本鬼子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那一年我十一岁,对生和死的认识并不深刻。那时候少年儿童感到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能够上学念书。我的父母在八路军里算“知识分子”,从我上学的第一天起就叮嘱我好好学习,长大了上大学有出息,所以我一直把上学长知识当成快乐的事。可是歌里的王二小呢?他给人放牛一定是家里穷,没念过书。他被日本鬼子打死了,就念不成书了!……我们的笛声更加呜咽。
  从那以后一晃就是几十年,2001年10月,我已经年过半百,和朋友们一起去涞源县看长城。在涞源县阁院寺文史展室,一幅“抗日少年英雄王二小”美术画引起我的注意。画上的文字介绍说王二小是涞源上庄人,牺牲在狼牙口。此后两年我的主要目标放在寻找抗战老照片“八路军解放东团堡”的拍摄地点,直到2003年10月,我想该是去看看小英雄“王二小”了。于是还是在十一长假,我们带上鲜花从北京出发,驱车前往涞源县狼牙口村,为“抗日少年英雄王二小纪念碑”献上一束鲜花。同行的朋友都很感动,刘钢说等儿子长大了,要带儿子也来看看。回到北京后我写了一篇《丰碑永存》,贴在互联网上,被多次转载,达到上万次浏览量,这在当时是个不小的数目。后来通过查询资料得知,不仅涞源有“王二小”,其他地方,平山、唐县、顺平等等地方也有“王二小”,那么究竟谁是“王二小”。
  经过近二十年的寻找,人们以为平山县南滚龙沟的闫福华和涞源县狼牙口的王二小与歌中的王二小事迹最为接近,这两处都有王二小的碑记。
  涞源县的碑记名“抗日少年英雄王二小纪念碑”,是1992年萧克将军题字,位于涞源县南马庄乡狼牙口村西3千米,石湖旮瘩东侧山坡上,碑文:
  王二小,男,公元一九二九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乡上庄村。一九三九年逃荒到抗日根据地南马庄乡狼牙口村放牛为生,参加儿童团。一九四二年九月十六日晨,□□□□□□□□□□□正在放牛的王二小逼其带路,为掩护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一分区□□机关和□□□,王二小机智勇敢把日军引入八路军伏击圈,歼灭日寇六十余人。王二小□□牺牲在日寇刺刀下,年仅十三岁。一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从此响彻大江南北。王二小的英勇□□□全国各族人民所□□□□
  抗日少年英雄王二小永垂不朽!
中共涞源县委
涞源县人民政府

  平山县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之墓”墓碑位于平山县寨北乡南滚龙沟村,碑文:
  王二小(一九二九年五月十八日至一九四一年九月十六日。)男,大名闫福华,因家中排行老二,在村中……人称王二小。河北省平山县寨北乡南滚龙沟村人。牺牲前任村儿童团长。
  一九四一年九月十六日,日军“围剿”《晋察冀日报》社驻地南滚龙沟。傍午时分有二十多名日军向铧子尖方向袭来。当时二小和小伙伴史林山铧子尖口一边放牛,一边放哨。当二小看到东山消息树倒下时,他叫史林山通知报社人员转移,自己留在山口监视日军。
  日军进入铧子尖口见到了正在放牛的孩子王二小,就让他带路寻找八路军。王二小开始装作听不懂,故意拖延时间。日军又用糖块诱惑他,他估计报社已经转移,就装作愿意领路。二小领着日军从三道壕上山一直转了好几个山头。傍晚转到二道泉顶,二小抱住一日军腰想与日军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日军从背后用刺刀刺进胸膛,挑下了悬崖。当日军发觉上当,正要撤出时,我北山隐藏的报社武装梯队突然冲下山,将这队日军全部歼灭。
  二小的事迹被驻在附近两界峰西战团的方冰、劫夫知道后,创作了《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发表在一九四二年一月一日《晋察冀日报》副刊《老百姓》上。从此二小的抗日英雄事迹家喻户晓,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中共宅北乡党委 宅北乡人民政府
南滚龙沟党支部 南滚龙沟村委会 敬立
二00三年九月十六日
  王二小的大名是什么?
  对于涞源方面来说,不同时期的资料中先后出现过“王禾”、“王朴”等,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名字并不是十分妥当。“二小的大名是什么?”2015年4月我在“王二小”的家乡上庄村寻访时提出这个问题。“王二小”的叔伯兄弟回答:“二小没有大名,就是二小,十几岁就走了(指离开上庄外出逃荒),再没回来,穷人的孩子哪有大名?”二小叔伯兄弟的这个说法应该是准确和妥当的。农村很多地区的贫苦农民家庭世代没有文化,子女出生后不起大名是常见的现象,一般要到上学、娶亲、参军、外出学徒时才请人给孩子起个大名。涞源王二小的双亲1939年去世,二小成了孤儿,离乡外出逃荒的时候只有十一岁,村里的人只知道没有大名的苦孩子王二小走了,再也没有回到家乡。
  类似的问题我在平山县南滚龙沟向史林山老人请教过:“闫fu 华的fu是哪个字,幸福的福,还是富贵的富?现在外面报道用这两个字的都有,对宣传二小不利,建议你们统一起来。”史林山老人回答的很干脆:“富,宝盖的”。然而平山王二小墓碑上刻的却是“闫福华”,还是没能统一。
  “王二小”和《晋察冀日报》
  1942年1月1日,《晋察冀日报》副刊《老百姓》上发表了方冰作词,劫夫谱曲故事歌《歌唱二小》,后来在传唱过程中歌名改为《歌唱二小放牛郎》。这既是最早,也是唯一一次在《晋察冀日报》上出现放牛郎王二小的文字。
方冰本人1995年在《新文化史料》第四期上发表“《歌唱二小放牛郎》故事歌的产生”,介绍了歌曲的创作过程。他说:“一天我和劫夫坐在房前的台阶上晒太阳,谈起这大半年各自的经历,可歌可泣的人物和故事,实在太多了,彼此都感叹不止。于是大家相约把那些动人的材料写出来,纪念英雄们,也激励大家,同时给后人留下一个时代的见证。当时文具纸张奇缺。我取出一支钢笔尖,插在高梁杆上,蘸着红药水,在一张麻纸上写出了《歌唱二小放牛郎》等两个故事歌词。劫夫很快谱出曲子来了。第二天教给村剧团的孩子们唱,一下就传唱开了”。“《晋察冀日报》知道了,很快就发表了这首歌”。
近年来有一种传说,说是当年涞源县青救会的一位干部得知王二小的事迹后上报给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和作曲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但经文献工作者查询,1942年以前(即歌曲问世前)的《晋察冀日报》上没有关于王二小的文字报道。这个查询结果说明关于《晋察冀日报》报道涞源王二小的消息是一个误传,同时也说明《晋察冀日报》未登载过平山王二小(闫福华)的报道。《晋察冀日报》是抗战期间新闻战线的一个英雄群体,1941年秋季反扫荡中,在社长邓拓带领下边战斗、边转移、边出报,“七进七出铧子尖,八匹骡子办报纸”,只要有24小时的战斗间隙就编发一期报纸,创造了战地办报的奇迹。闫福华在日军围剿《晋察冀日报》的紧要关头,派小伙伴去报社和电台报信,自己则引开敌人最后壮烈牺牲,所以闫福华是用生命掩护报社和电台的同志转移撤退,《晋察冀日报》应该有所报导才比较合理。
  涞源的王二小和平山的闫福华都是抗日战争期间涌现出来的英雄少年,正如《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词作家方冰所言:“你们不要争,你们每县都有这样的好孩子”。
  王二小牺牲的时候年仅13岁,如果他们活到今天,应该是年近90岁的老人。今天人们感念王二小,不应该只是争论谁是歌中传颂的小英雄,而是关注小英雄们是否得到“革命烈士”证书,获得正式的革命烈士称号。我国在解放战争后期有了正规的革命烈士抚恤条例,现行的适用法规是2011年7月以国务院令公布执行的《烈士褒扬条例》。与1980年《革命烈士褒扬条例》对照,2011年条例删去了“革命”二字。根据条例,为国牺牲者申报烈士由县市民政部门提出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审核,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批准;特殊情况由国务院民政部审批。只有获得相应级别政府颁发的烈士证书,才是国家认定的革命烈士。那么有关部门为平山闫福华和涞源王二小申报,评定了烈士称号吗?如果已经评定,则建议有关部门将他们的烈士证书向社会公布一下,以告慰两位英烈的在天之灵。如果为王二小和闫福华还没有被评定为国家烈士,则建议相关县市尽快抓紧履行必要的手续,为他们申报烈士,这比争论谁是王二小的“原型”更有意义。中国江苏网2013年7月有一篇报道“新四军老兵为"淮安王二小"正名 牺牲46年后被追认为烈士”,说的是一位新四军战士坚持数十年,为一位15岁牺牲的孩子争取烈士称号的事,很值得人们思考深省。

本贴最后一次由老普修改于2015-05-27 17:29:36
相关链接

返回首页
:: 长城小站 www.thegreatwall.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