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护墙墩(小堡)想象复原图!!!
特别说明:
由诗书叙述,庐主执笔,司令把关,画出了该想象图。事后经三方会审,发现仍有错误。
该图墙体之上水嘴向外,三方一致认为,水嘴应向内而非向外,或干脆不画也罢。但出于尊重事实、尊重现状角度考虑,于中秋节所画图片,不再重画。特加以说明。

诗书于
21:13:39 发表在分类:
明边专论 中
(47740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冲要两河口(七)毕 司令诗书合创之庐主助之
(七)两河口城防复原
嘉靖间,宣府上北路长城未筑之时,镇安堡通往境外河谷尚无人迹,域内缺乏人文气息,长城隘口便因两河口而得名。而两河交汇之处尚在长城隘口外二里,二者并非同一处。
嘉靖二十七年,两河口首次失事后,宣府镇当于隘口高厚墙垣、扩充营房、添置火器、增派官军以加强防守。日后逐步修缮,万历年间开始包砖。
现今两河口偏僻荒凉,山上石砌长城早已坍塌。原先谷内除隘口外,皆被长城墙体封堵,而今只在谷西侧遗有残垣,高约三米、长约七八十米。谷内中部最低,应为过水通道,东侧稍高,种有庄稼,均未发现墙垣遗迹。分 …… >>


诗书于
20:48:19 发表在分类:
明边专论 中
(47965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图片:红沙梁地形
图1:向南看红沙梁口
图2:红沙梁口
本贴最后一次由诗书修改于2007-10-20 21:32:43


诗书于
21:31:37 发表在分类:
明边专论 中
(47734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诞日发贴:冲要两河口(六、3)司令诗书合创之庐主助之。地形图
3、南下斜坡岭
笔者在阅读现代有关著作时发现,因史料记述简略,部分人士对嘉靖二十七年北虏入寇路线认识模糊,亦不曾实地勘验,以致引起误判。
一些人判定,该路线应为:两河口至镇安堡、至云州堡、至赤城堡、至雕鹗堡、至长安岭城、至土木堡、至怀来城、至隆庆城、至永宁城(以西线表示)。该路线为大路通途,足可容数万虏马迅速通过,亦成为想当然之路线。而却将诸多史料所提“斜坡岭”忽略。
《宣府镇志•征战考》:“……而虏遂由镇安斜坡岭南下,寇隆庆、永宁矣”。
《赤城县志•武备志• …… >>


诗书于
20:57:49 发表在分类:
明边专论 中
(48248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