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 发新帖 :: 刷新 :: 小站首页 :: 登录/注册

目前对中国东部多代长城的诠释标画“乱象”急待改观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表状]


“您用的历史文献大体上或多或少都标明了出处,比较清晰。但是您在文中所试图推翻的一些观点,原文在哪里,最好也明确给出参考文献来。

比如:‘目前的一些专家们都说是居庸关南口’,您到底指的是哪些专家?哪些文献?此外,您最好再罗列一下,除了这些观点以外,还有哪些观点。

例如,夏口在哪里争议很多,成大林先生考了文献有三处,认为可能是居庸下口或飞狐口二者之一,否定了南口。(成大林《居庸关杂考》)艾冲先生则认为夏口为古北口潮河峡谷。(艾冲《北朝诸国长城新考》)由于古幽州范围包括现河北北京天津到辽宁局部,所以这些地方都可被疑”——


我因为很尊重诸多专家们,故虽在说着和一些专家们的不同观点,但又看到专家们的诸多长处和成就。
因此,几乎是极少在我的“文中所试图推翻的一些观点”中直接提及诸多专家们的名字。
这是我尊重这些专家、同时也是尊重别人的一种通常做法。
当然,这种做法对探讨学术肯定会有一些影响甚至是很大的影响的,但是我却总是不忍那样做。
这也是我的事情也就是考古成果的研讨论证定论旅游开发等都很进展的慢,但却与大多数有不同观点的专家学者们都保持着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良好关系的根本原因。对于这一点,我会尽量和先生进行一些进一步的解释和沟通的。

而本长城小站前一页《【转载】1300米明前残长城现怀柔渤海镇——北京日报》和特意转载其中的《北京古长城多为北齐建》章节的两帖中,北京日报不也还是报道“另一条是南面的内边……行经北京西北部——即经过门头沟、昌平,在昌平居庸关南口处与外边长城相会”么?不也是在说北齐长城是经居庸关南口的么?这不就是这些年来专家学者们的比较一致的看法说法么?这么多年一直都在这样说着的观点我以为是谁都知道的,根本就不需要我还提是谁或在什么文章著作中说的呢?

成大林先生在《居庸关杂考》中对“夏口”说的是:“ 我认为北齐天保六年修长城时的‘夏口’,不是《水经注》中今昌平县南口镇所辖的‘南口’,而是居庸下口或飞狐口二者之一。至于此飞狐口是指哪一个隘口,还待考”。并说: “‘居庸下口’我认为即当是今八达岭或青龙桥”。

而笔者觉得,八达岭有“居庸北口”之说,且雄踞居庸关北端高山垭口,应称之为“上”而不应称之为“下”。故称八达岭为“居庸下口”是并无根据的。称“青龙桥”为“居庸下口”也并无根据。而“飞狐口”离此就更远。

而“艾冲先生则认为夏口为古北口潮河峡谷”。
笔者觉得,这就是更毫无道理的了!

因为《北齐书"文宣帝纪》记载的“契丹犯塞,壬午,帝北巡冀、定、幽、安,仍北讨契丹。冬十月丁酉,帝至平州,遂从西道趣长堑”的“长堑”,并不是艾冲先生所说的是什么《水经注"鲍丘水》中所记载的“鲍丘水……迳密云戍城南,右会大榆河……迳安州旧渔阳郡之滑盐县南,左合县之北溪水。水出县北广长堑南,太和中,掘此以防北狄也”的北魏“广长堑”。
也更不是什么“据《北齐书》记载,北魏长堑向东延伸到今北票县牤牛河上游……东达今辽宁台安县南三岔河镇附近古辽水入海口”,并说什么北齐外线长城也在那一线,内线修“重城”才南移修到今山海关的。

因为清光绪五年《永平府志"记事》中就明确记载着说:“北齐显祖天保四年,秋九月契丹犯塞,冬十月丁酉,帝至平州,从西道趋长堑(曹操征乌桓出卢龙塞,堑山堙谷五百余里,后人因谓之长堑)”。胡三省在《资治通鉴》中也做着同样的标注。

所以,艾冲先生是在将曹操出卢龙塞今潘家口“堑山堙谷五百余里,后人因谓之长堑”的塞道“长堑”硬是给误说成是北魏的“广长堑”长城和北齐的长城了,这都是哪儿跟哪儿啊!

而这样一来,也就把中国东部的很多代长城都给论“乱套”了。

而还据此荒谬说法就将北齐天保六年长城的“幽州北夏口”给论到古北口,就更是毫无道理的了!

因为艾冲先生本来在记述中就已经说了:“(天保)八年,征睿赴邺,仍除北朔州刺史,都督北燕、北蔚、北恒三州及库推以西、黄河以东长城诸镇军事”,很明显的库推是在今北京以西和黄河之间。

但是艾冲先生却又说:“关于天宝六年长城的东起点——幽州北方的夏口,实乃《高睿传》所说的库推戍……库推,后音转为虎北(口),再音谐为古北,即今古北口……外线长城东端抵达的海,也就是北魏长城终止的渤海北岸——今辽宁台安县南方,因为营州北境的“长堑”仍被北齐利用着”。这都有什么根据呀!那不是曹操征乌桓修的路吗?哪里来的什么北魏、北齐长城啊!

但是却还接着说:“到了天统元年(565年),构筑内线长城的第四段,即库推戍至海的长城。据《北齐书》记载,斛律羡于河清三年(564年)出任幽州刺史,都督幽、安、平、南营、北营、东燕六州诸军事。‘其年秋,突厥众十余万来寇州镇,羡总率诸将御之。……突厥于是退走。天统元年夏五月,……羡以北虏屡犯边,须备不虞,自库堆(按应作推)戍东拒于海,随山屈曲二千余里,其间凡有险要,或斩山筑城,或断谷起障,并置戍逻五十余所’。库推戍,即今古北口。海,依‘随山屈曲二千余里’之意,系由今古北口随燕山山脉南缘盘绕而达于海滨,故所谓海即今辽宁省绥中县万家乡墙子里村附近的海滨,西距山海关约5公里。可喜的是近几年在东起辽宁墙子里村、西达河北抚宁县张赵庄西山一线,已发现北朝长城遗迹。当时,这只是一道‘须备不虞’的备用防线,北方尚有齐朝的营州之地及外线长城,因而仅在重要地方营建了城墙,并非尽筑长垣。后经北周、隋朝数度经营,才全线贯通。
至此可知,北齐内线长城西南起自今山西离石县西北部,循吕梁山、恒山和太行山而抵今密云县古北口,在这里同外线长城汇合,复循燕山南缘屈曲东去,至于今辽宁绥中县南境的渤海边。分期分段逐步修筑,前后历时14年之久”。

而实际的情况却是:古北口在北京东北,比仅五六百里的北京至山海关还近。
艾冲先生的“库推戍,即今古北口。海,依‘随山屈曲二千余里’之意,系由今古北口随燕山山脉南缘盘绕而达于海滨,故所谓海即今辽宁省绥中县万家乡墙子里村附近的海滨”,简直是要差上四分之三的距离——古北口到山海关500里间得怎么“盘绕”才能“盘绕”出“二千余里”远的长城来呀!

而其所说的“可喜的是近几年在东起辽宁墙子里村、西达河北抚宁县张赵庄西山一线,已发现北朝长城遗迹”,就更是将《明史"孙承宗传》中“乃别筑墙横互于关城”的在今山海关东“边墙子”村一线分别通往山海关船厂张庄和绥中县墙子里村的两道明末孙承宗所修的版筑土墙和明嘉靖十四年《山海关志》:“旧长城:在城东北,延袤西北去,相传为秦将蒙恬所筑”、民国十八年《临榆县志》:“铁雀关:在鸭水河庄西山上,南达角山石台,北连长城寺,为长城最古旧基”的中国东部最早修筑的山海关西北望峪山庄、抚宁县鸭水河、石门寨、张赵庄一线“最古旧基”的燕秦古长城和最晚修筑的明末孙承宗山海关东两道版筑土墙硬是给胡乱连缀“搭配”在一起!而这,也就正是中国东部目前将多代古长城或丢失或给胡乱连缀“搭配”在一起的一点儿“缩影”而已!


“再如你提到的‘目前的一些专家则或是不知其所在,或是将今京津唐秦一线毛石土筑的燕、秦长城和在山海关东欢喜岭一线笔者于1993年找到的入海始皇长城全都给误称为是什么北齐长城或北朝长城。而将真正的北齐长城又给称为是什么明初老边’一句中的专家指谁,最好把文献罗列出来,好让人进行观点比较”——


对此,笔者博客有我的一篇近期发帖文章:

《秦皇岛连峪村一线燕、秦长城又被误当做北齐长城报道感怀》:

龙腾万里岁两千 雨蚀风磨苔痕斑
燕塞秦关泣何喤 但悯无人识真颜
同悲犹有东山根 北齐长城谪明边
志载史传若罔闻 秦开蒙恬空顾叹

注:2011年12曰2日,秦皇岛日报以《破解北齐长城入海之谜 海港区连峪村发现北齐长城》为题,以及多种媒体均将明弘治十四年《永平府志》“长城:在府治北沿边一带,即秦太子扶苏、将军蒙恬所筑”、明嘉靖十四年《山海关志》“旧长城:在城东北,延袤西北去,相传为秦将蒙恬所筑”、明万历二十二年张栋《贞女祠记》“土人传迤北大边即为长城旧迹,所谓起陕西临洮以至辽东者”、民国十八年《临榆县志》“铁雀关:在鸭水河庄西山上,南达角山石台,北连长城寺,为长城最古旧基”的抚宁县张赵庄、石门寨、鸭水河、海港区连峪、山海关望峪山庄、老边沿一线通往辽东古襄平今辽阳和辽河东岸的燕、秦长城又都给误报道为是什么“北齐长城”,与各种史志记载均毫不相符。

而真正的北齐长城则是在石门寨和连峪村一线北面30里远的青龙县花场峪、拿子峪、抚宁县板厂峪、半壁山“长城内驿”、东山根、绥中县旧关村、抚宁县董家口、九门口、山海关三道关一线,并以《史记"蒙恬传》中唐代《正义》所注的“始皇长城东至辽水西(今绥中金牛洞),南至海之上”的在山海关东欢喜岭南“老龙沟”又称“老城沟”入海的“始皇长城”入海。其为今卢龙县北40里的北齐朝鲜县的高丽族县民所筑,因而至今青龙县花场峪一线的北齐长城还被称为“高丽边”,其内侧城堡也被称为“高丽城”。

但现在却把《永平府志》、《山海关志》、《贞女祠记》、《临榆县志》、唐代《正义》等都明确记载的“即秦太子扶苏、将军蒙恬所筑”、“为长城最古旧基”的抚宁张赵庄、石门寨、鸭水河、海港区连峪、山海关望峪山庄、老边沿一线的燕、秦长城和山海关东欢喜岭入海的始皇长城一直都给误称为是什么“北齐长城”;把青龙花场峪、抚宁东山根一线真正的北齐长城又都给误称为是什么“明初老边”,不顾没有任何史志记载作为其根据,而却就这么一直信口雌黄!

秦皇岛一线的燕、秦长城以及真正的北齐长城还都有翻身之日没有啊?!

中国东部的燕、秦长城和北齐长城还都有翻身之日没有啊?!

我之所以在2002年就写了《长城》一诗,就是出于对此长城学混沌现象的莫大悲愤和着急!一介“草根儿”想要纠正专家们这么多年来的这么多这么大的错误,难啊!!!
其诗为:

长 城

肇建春秋 兴始战国 盛止明清[①]
两千年陈迹 湮湮杳杳 莽原溟漠
山为之娇 地为之舞 海为之阔
人为之叹 伟哉 东方神龙 心旌巍峨

起于斯 止于斯 史乘闪烁
任权威 凭泰斗 颐指群呵
谁为知 燕秦北齐[②] 辽东垣壑[③]
莫要说 勿道破 一语出 卿卿全错

2002、12、24

① 清初重修山海关长城和东罗城,并自山海关北至鸭绿江修柳条边墙。
② 燕秦北齐:目前将燕秦长城标画到围场、建平、阜新、开原、桓仁到鸭绿江是错误的。那一线上只有经围场、建平至阜新以西有一段汉长城,阜新以东什么长城也没有。而燕秦长城是经京津唐秦也即山海关一线通往辽东的。故现在把京津唐秦也即山海关一线燕秦长城给说成是北齐长城,把这一线上真正的北齐长城又给说成是明初老边,把辽东燕秦长城又都给说成是明代的辽东边墙也都是错误的。
③ 垣壑:垣:明韩辅“筑边垣,起广宁,至开原长亘千里”(《全辽志"韩辅》);壑:明熊廷弼辽东中西部“通计挑筑过壕墙六百八十五里”的壕墙边墙“其深、阔各两丈”(熊廷弼《修完沿边城堡台墙疏》)。这是两条真正的明代辽东边墙。而丹东虎山的是《史记"朝鲜传》“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障塞”的通往朝鲜毛石土筑的战国燕长城,而并不是明长城。故1993年教科书把“明长城东起山海关”改为“明长城东起鸭绿江”、把丹东虎山燕长城给称为“明长城”也同样是错误的。

这是我对2011年12曰2日秦皇岛日报以及其后的河北日报等还都把秦皇岛连峪村一线的燕、秦长城误当做北齐长城进行报道所发的帖子改写的博文。现在的专家们基本上都这样误把燕秦长城当北齐长城。
而在1992年版《山海关首届中国长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的193页,则称:“板厂峪遗留的长城复线(‘老边’石砌,‘新边’砖砌),就是明代前后期边墙偶有改筑的物证。至于‘铁雀关长城’与明初‘老边’则不相干”。就是把北齐长城给说成是“明初老边”。

并且还在该文中又把“为长城最古旧基”的‘铁雀关长城’和明末孙承宗“红墙子”都给说成是“始建于北周”。而在其文的前一篇则误把隋代在榆林郡金河县贺娄子干“城榆关”说成是在今京津唐秦一线修隋“长城”,并因而就说“包括蓟县长城在内的山海关一线长城始建于隋”……种种对中国东部多代长城的诠释标画“乱象”,不一而足!


“至于恒州,也不想与您争论。历史上南北朝期间有文献记载治所的就不下五六处。成大林先生认为‘天保六年所筑长城的恒州当是侨置在秀容的恒州。而不是今山西省大同附近的北魏时的恒州’(成大林《居庸关杂考》)。这种说法值得考虑,也比较符合你楼上文中引到的《周书"于翼传》记载的‘诏翼巡长城,立亭障。西自雁门,东至碣石,创新改旧,咸得其要害云’中的‘西自雁门’一语”。 

成大林:因此,我以为天保六年所筑长城的‘恒州’当是侨置在秀容的恒州。而不是今山西省大同附近的北魏时的恒州”——


至于“恒州”在北魏和北齐天保六年时的治所,其虽有所改动,但移动的范围并不是很大的,其所管辖的范围还都是差不多的。而北齐长城西至恒州境内的任何地方也都是“西至恒州”的。

而对于“两个恒州”之谜,我在本帖中给左岸先生“两个恒山,孰先孰后”提问的回帖《浑源恒岳在先,大茂山属恒山余脉有遥祀庙被误指恒岳在后》中已经又进行了一些研究探讨,先生可以看一下。



本帖由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8 04:56:58发表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表状]


[相关文章]
   毛石土筑长城是燕秦长城,北齐长城并不经过居庸关南口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0 00:34:44 [1174] (6K)
     再给李老师您提些建议 【火箭人】2012-04-24 02:44:24 [1048] (2K)
       目前对中国东部多代长城的诠释标画“乱象”急待改观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8 04:56:58 [1420] (11K)
     幽州村和幽州无关,鉴定完毕。 【一根儿筋】2012-04-20 11:23:58 [1064] (无内容)
       证据呢?幽州村和幽州有关,鉴定完毕。这样是痛快啊!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0 14:22:45 [1036] (无内容)
         您说有关,应该您拿证据才对呀! 【一根儿筋】2012-04-20 14:48:43 [1111] (140)
           这个幽州,是解放前后当地自己取的地名 【诗书】2012-04-20 22:49:39 [1097] (34)
             既然解放前就叫了,再前是否也叫呢?又为什么叫的呢?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0 23:37:32 [955] (无内容)
               这个就不必追究的那么细致了吧 【诗书】2012-04-21 20:52:40 [1010] (176)
           恒州怎么叫的?不就因为那一带有恒山吗?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0 15:30:16 [999] (无内容)
             您的意思是 【一根儿筋】2012-04-20 17:10:30 [1022] (26)
               什么“幽州村旁边的山叫‘幽山’”?幽州村旁边都叫“幽州”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0 23:41:13 [1456] (无内容)
     李老师好,我和您较一下汁 [网址] 【火箭人】2012-04-20 01:28:57 [1241] (245)
       古夏阳川是幽州村北至海字口,幽州北下口是北京北海字口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0 02:09:12 [1217] (575)
         这个解释似乎不能读通 【火箭人】2012-04-20 03:24:45 [1056] (2K)
           看一下带海拔地图就应该能读通了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0 14:18:48 [2009] (3K)
             李老师好 【火箭人】2012-04-21 00:12:50 [1085] (110)
               怎么说话呢?什么叫“对牛弹琴”?还“不顾历史的一个臆测”?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1 01:08:26 [1139] (827)
                 火箭你有病吧 【联墩】2012-04-21 16:18:52 [1191] (144)
                   不吵不吵 【火箭人】2012-04-21 20:49:56 [1211] (94)
                   我哪句不是学术探讨?只有自己是什么的才以为别人也是什么的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1 17:32:47 [934] (无内容)
                     你说得对 【联墩】2012-04-22 12:07:47 [1034] (30)
                 李老师好 【火箭人】2012-04-21 07:52:03 [991] (69)
                 李老师好 【火箭人】2012-04-21 07:50:44 [1035] (69)
                   当然是先有幽州村一线的幽州大峡谷才再有幽州州名啦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1 09:17:02 [1362] (332)
                     概念偷换的够可以的。 【火箭人】2012-04-21 11:06:23 [986] (50)
                       提问题把大问题提小了用大问题答案回答不好么?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1 17:36:07 [1011] (无内容)
                         圣人有言: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火箭人】2012-04-21 20:32:10 [936] (75)
                           不管幽州变成村,还是叫幽州峡谷,都与北方称幽州有关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2 11:27:50 [1112] (975)
                             那您就是承认先有幽州,后才有您的幽州村了吧? 【火箭人】2012-04-23 14:05:52 [962] (144)
                               先有幽州村幽曲幽冥幽僻之地,后有幽州幽州村幽州峡谷之称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3 14:54:55 [1133] (507)
                                 您愿意绕什么圈子我不管 【火箭人】2012-04-23 16:51:42 [1080] (435)
                                   幽州第一大河中有此幽冥之地,应该成为幽州名称的由来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3 23:03:09 [1488] (2K)
                                     您自己看一眼您是怎么玩的 【火箭人】2012-04-24 01:26:30 [1031] (3K)
                                       这只是先生自己的一己看法,看过我们整个对话的人不会这样认识的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4 17:55:28 [1098] (132)
                             哎,亚忠先生啊 【左岸】2012-04-22 22:41:57 [1372] (2K)
                               开卷有益!!! 【司令】2012-04-24 19:45:21 [1221] (无内容)
                               开卷有益!!! 【司令】2012-04-24 19:42:27 [996] (无内容)
                               古恒山有两处而并非只有一处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3 13:28:04 [1196] (3K)
                                 两个恒山,孰先孰后? 【左岸】2012-04-24 09:33:31 [1031] (636)
                                   浑源恒岳在先,大茂山属恒山余脉有遥祀庙被误指恒岳在后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5 21:26:21 [2776] (14K)
                                 请您把左岸先生的文字用引号引起来 【火箭人】2012-04-23 14:09:48 [1019] (42)
                                   我不是用波折号了吗,可能是用长隔线更好,还不大会弄呢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3 15:01:11 [873] (无内容)
                                     稍微规范一些,引用别人文字,必须用“引号” 【大鹰】2012-04-23 21:42:32 [1016] (122)
                                       好吧,已经引上了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3 23:18:27 [913] (无内容)
                             李大牛的口头禅 【联墩】2012-04-22 12:03:51 [1186] (178)
                               怎么也没有自称联墩牛,更没有不会讨论学术只会骂人更牛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2 12:17:26 [1027] (无内容)

www.thegreatwall.com.cn 提供支持    版本:greatwallv2.0.0
Time: 0.0097019672393799 S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