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ficial Name:
水槽沟壕堑ShuiCaoGouHaoQianOur Name:
边墙 / BianQiang
Other Name:
/
Period:明 / Ming Dynasty 1368~1644
Location: 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县,高庙镇水磨沟西山岭腰——高庙镇水槽沟西山山腰土路东侧边墙哑豁处 / QingHaiSheng,HaiDongDiQu,LeDuXian,GaoMiaoZhenShuiMoGouXiShanLingYaoGaoMiaoZhenShuiCaoGouXiShanShanYaoTuLuDongCeBianQiangYaHuoChu
[
Looking Local List]
Details:长城类别:界壕壕堑
起点经纬高度:东经:° ′ 北纬:° ′ 海拔:
终点经纬高度:东经:° ′ 北纬:° ′ 海拔:
墙体走向:该段壕堑起自水磨沟西山山腰,由东南至西北方向延伸至水槽沟西北山腰。顺山腰直至水槽沟西北侧山腰的边墙哑豁。
建筑方式:该段壕堑一直处于比较平缓的山腰,壕堑的建筑方式一般依山势从高处向下削挖,北侧或西北侧靠近山梁,壕堑堆土堆放在低处,南侧或东南侧形成土垄,垄一般为人工堆积而成,无明显的夯筑痕迹。壕堑现存剖面呈“U”形。壕堑口宽6.2米,底宽2.5米,高6米。南垄底宽3.1米,顶宽1.7米,高1.2米。南垄高出地面0.3米-0.5米。
分段描述:该段壕堑起自GPS0332点,止于GPS0348点,全长1244米。根据保存现状和走向分为16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GPS0332点,止于GPS0333点,长97米。壕堑保存差。方向295°,东南至西北向。0米-32米段壕堑被土路破坏殆荆32米-97米段山脊下平台因雨水冲刷被掩埋,平台变成斜坡状,坡度26°,平台宽6米,削山印痕高12米。
第二自然段:起自GPS0333点,止于GPS0334点,长57米。壕堑保存差。方向204°,东北至西南向。壕堑西北壁挖削坍塌严重,高度从12米依次递减到6米。底部被掩埋,平台变为斜坡状。
第三自然段:起自GPS0334点,止于GPS0335点,长61米。壕堑保存差。方向317°,东南至西北向。0米-25米段壕堑西北壁挖削高6米,底部平台变成斜坡,宽8.7米。25米-61米段斜坡与削壁成直立状,坡度56°,西北削壁高6米-15米。
第四自然段:起自GPS0335点,止于GPS0336点,长21米。壕堑保存差。方向254°,东北至西南向。壕堑西北壁挖削壁坍塌严重,坍塌印痕高6米,在底部形成的平台宽6米,在平台上挖有条形育林坑,对壕堑造成破坏。
第五自然段:起自GPS0336点,止于GPS0337点,长31米。壕堑保存差。方向295°,东南至西北向。壕堑东北壁削挖壁高6米,底部平台宽6米,在平台及斩山斜坡上挖有人工育林坑,形状为窄长条状。
第六自然段:起自GPS0337点,止于GPS0338点,长50米。壕堑保存差。方向2°,西南至东北向。北壁被削挖高度6米-15米。底部平台被掩埋,变为斜坡状,坡度52°,比较陡直。
第七自然段:起自GPS0338点,止于GPS0339点,长85米。壕堑消失。方向254°,东北至西南向。山体滑坡,坍塌印痕高29米,壕堑完全消失。
第八自然段:起自GPS0339点,止于GPS0340点,长60米。壕堑保存差。方向307°,东南至西北向。壕堑西北壁削挖高6米,底部平台宽6米,坡度16°。
第九自然段:起自GPS0340点,止于GPS0341点,长159米。壕堑消失。方向290°,东南至西北向。山体滑坡致使壕堑消失。
第十自然段:起自GPS0341点,止于GPS0342点,长161米。壕堑保存差。方向209°,东北至西南向。0米-17米段残存的斩山印痕高6米,底部平台宽7米。17米-161米段山体滑坡出现坍塌,致使壕堑接近消失,仅能看出痕迹。
第十一自然段:起自GPS0342点,止于GPS0343点,长28米。壕堑保存较差。方向264°,东北至西南向。壕堑口宽6.2米,底宽2.5米,壕堑东壁削挖高6米,南垄底宽3.1米,顶宽1.7米,高1.2米。12米-28米段壕堑被坍塌土掩埋,平台宽7米,斩山印痕高6米。
第十二自然段:起自GPS0343点,止于GPS0344点,长112米。壕堑保存差。方向328°,东南至西北向。0米-23米段斩山印痕高6.5米,底部平台宽6米。23米-83米段残存的斩山印痕高12米,底部平台变成斜坡,坡度49°,83米-103米段底部平台宽6米,壕堑西北削挖高9米。斩山印痕崩塌成块状散落,高9米。103米-112米段底部平台成斜坡状,坡度49°。
第十三自然段:起自GPS0344点,止于GPS0345点,长58米。壕堑保存差。方向223°,东北至西南向。0米-15米段山体滑坡壕堑被掩埋。15米-58米段斩山印痕高9米,底部变成斜坡,坡度21°,底部平台宽4.5米。
第十四自然段:起自GPS0345点,止于GPS0346点,长64米。壕堑保存差。方向292°,东南至西北向。雨水冲刷自然形成多处冲槽,底部平台被坍塌掩埋变成斜坡,壕堑西北壁被削挖印痕高9米。
第十五自然段:起自GPS0346点,止于GPS0347点,长83米。壕堑消失。方向329°,东南至西北向。山体滑坡,雨水冲刷形成断崖。
第十六自然段:起自GPS0347点,止于GPS0348点,长48米。壕堑消失。方向221°,东北至西南向。山体滑坡,雨水冲刷形成断崖,壕堑消失。
第十七自然段:起自GPS0348点,止于GPS0349点,长69米。壕堑保存差。方向241°,东北至西南向。0米-21米段壕堑斩山印痕高7米,底部平台宽4.6米,平台变为斜坡状,坡度25°。21米-69米段出现多处雨水冲刷形成的沟槽,深1.5米-4.5米,宽2.2米-6.2米。
与周边长城墙体、烽火台、关堡等的位置关系:水槽沟壕堑东南接水磨沟壕堑,西北与五马沟壕堑相接。
墙体类别:壕堑
结构特点及构筑方式:
现状:
Type:
Protection Level:无
Content:
Memo:
Other Records:
Distribution:
visit location in Tianditu Map[recommend] Distribution:
visit location in Tencent QQ Map Distribution:
visit location in Google MapDistribution:
visit location in Baidu MapNational ID:632123382202170015
Action:[
Save in Data Basket ]
Picture:
Click the thumbnail to view the Big Pic. Click the Big Pic to Hide the Big Pic
Photo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