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ficial Name:
石板沟壕堑ShiBanGouHaoQianOur Name:
边壕 / BianHao
Other Name:
/
Period:明 / Ming Dynasty 1368~1644
Location: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多巴镇石板沟村东南0.6千米处的109国道东侧——多巴镇石板沟村东北0.45千米处的山梁上 / QingHaiSheng,XiNingShi,ZhongXian,DuoBaZhenShiBanGouCunDongNan06QianMiChuDe109GuoDaoDongCeDuoBaZhenShiBanGouCunDongBei045QianMiChuDeShanLiangShang
[
Looking Local List]
Details:长城类别:界壕壕堑
起点经纬高度:东经:° ′ 北纬:° ′ 海拔:
终点经纬高度:东经:° ′ 北纬:° ′ 海拔:
墙体走向:该段壕堑从109国道东侧山根下开始呈西南-东北向沿山坡而上,至GPS0553点转为东南-西北向继续沿山坡而上到山顶。
建筑方式:该段壕堑的建筑方式为依山势从高处向下削挖,形成一定角度的陡壁,土堆低处为垄,从而构成壕堑,以达到军事防御的目的。壕堑口宽4.5米~8米,底宽2米~4米,深0.3米~1.3米;削山印痕较为明显,高3米~7米;垄底宽、顶宽均不详,高0.4米~1.2米。
分段描述:该段壕堑起自GPS0539点,止于GPS0562点,全长1093米。地表长满冰草、狼毒花、柠条及沙棘等。
第一自然段:起自GPS0539点,止于GPS0540点,长65米。壕堑保存较差。此段壕堑由西向东沿山坡疾上。壕堑口宽4.5米~5.5米,底宽3米~4米,深0.3米~1.3米。此段壕堑岩层外露,人为砍削而成。壕堑内除裸露于外的岩层外,长满杂草。
第二自然段:起自GPS0540点,止于GPS0541点,长41米。壕堑消失。该段壕堑因开采砂料而被挖毁。
第三自然段:起自GPS0541点,止于GPS0543点,长99米。壕堑保存差。此段壕堑呈西南-东北向沿山坡而上。东南部向下削挖,土堆西北侧为垄。东南部削山部分坍塌严重,其下堆土较多,高3.5米~5米;壕堑被自然掩埋成台状,台宽8米~13米,由里向外倾斜。GPS0542、GPS0543点处有便道沿壕堑东南部而上。
第四自然段:起自GPS0543点,止于GPS0544点,长57米。壕堑保存差。此段壕堑略呈南北向继续沿山坡而上。东部向下削挖,土堆西侧为垄。东部削山印痕明显,高4.5米~6米,局部坍塌;壕堑被自然掩埋,宽6米~8米,中部略凹。壕堑底部有雨水冲刷印痕。
第五自然段:起自GPS0544点,止于GPS0545点,长26米。壕堑保存差。此段壕堑略呈南北向继续沿山坡而上。东部向下削挖,土堆西侧为垄。东部削山印痕明显,高5米~6米,坍塌较为严重,其下堆土较多;壕堑被自然掩埋成台状,台宽2.3米~5.7米。台上有雨水冲刷印痕。GPS0545点处由东向西有一条浅冲沟。
第六自然段:起自GPS0545点,止于GPS0546点,长46米。壕堑保存差。此段壕堑呈南北向继续沿山坡而上。东部向下削挖,土堆西侧为垄。东部削山印痕明显,高4米~6米,坍塌较为严重;壕堑被自然掩埋成台状,台宽6米~8米,略向外倾斜,其上挖有育林坑。
第七自然段:起自GPS0546点,止于GPS0547点,长36米。壕堑保存差。此段壕堑呈西南-东北向沿山坡而上。东南部向下削挖,土堆西北侧为垄。东南部削山印痕明显,高4米~6米,坍塌较为严重,其下堆土较多;壕堑被自然掩埋成台状,台宽3.5米~6.5米,由里向外倾斜。13米~26米段长13米壕堑西北部坍塌严重。GPS0547点处为一冲沟。
第八自然段:起自GPS0547点,止于GPS0548点,长21米。壕堑保存差。此段壕堑呈南北向继续沿山坡而上。东部向下削挖,土堆西侧为垄。东部削山印痕坍塌无存,高度不详;壕堑被坍塌自然掩埋成台状,台宽6.7米。台上有雨水冲刷、人为踩踏印痕。
第九自然段:起自GPS0548点,止于GPS0549点,长26米。壕堑保存差。此段壕堑呈南北向继续沿山坡而上。东部向下削挖,土堆西侧为垄。东部削山印痕明显,高5.5米~7米,坍塌较为严重;壕堑被自然掩埋成台状,台宽3米~6米。
第十自然段:起自GPS0549点,止于GPS0550点,长50米。壕堑保存差。此段壕堑呈西南-东北向沿山坡而上。东南部向下削挖,土堆西北侧为垄。东南部削山印痕明显,高5.5米~7米,坍塌较为严重,其下堆土较多;壕堑被自然掩埋成台状,台宽5米~7米,由里向外倾斜。
第十一自然段:起自GPS0550点,止于GPS0551点,长22米。壕堑保存较差。此段壕堑呈南北向沿山坡而上。东部向下削挖,土堆西侧为垄。壕堑口宽8米,底宽2.5米~3.5米,深0.4米~1米;东部削山部分坍塌较为严重,高5米;垄底宽、顶宽均不详,高0.4米~1米。0米~5米段壕堑被冲沟所毁。此处为山嘴,壕堑特征较为明显。
第十二自然段:起自GPS0551点,止于GPS0552点,长31米。壕堑保存较差。此段壕堑呈南北向沿山坡而上。东部向下削挖,土堆西侧为垄。壕堑口宽6米~8米,底宽2米~3米;东部削山部分坍塌凹进,雨水冲刷成槽,高度不详;垄底宽、顶宽均不详,高0.5米~1.2米。此处为山嘴,壕堑特征较为明显。
第十三自然段:起自GPS0552点,止于GPS0553点,长58米。壕堑保存差。此段壕堑呈南北向沿山坡而上。东部向下削挖,土堆西侧为垄。东部削山印痕明显,高5米~6米,坍塌较为严重,其下堆土较多;壕堑被自然掩埋成台状,台宽5米~6.8米。GPS0553点处壕堑东部因洪水长期冲刷塌陷成坑,直径8米,深约10米。
第十四自然段:起自GPS0553点,止于GPS0554点,长22米。壕堑保存差。此段壕堑呈东南-西北向沿山坡缓上。东北部向下削挖,土堆西南侧为垄。东北部削山部分坍塌成缓坡;壕堑被自然掩埋成台状,台宽2.5米~6米。壕堑西南局部坍塌较为严重。
第十五自然段:起自GPS0554点,止于GPS0555点,长40米。壕堑保存差。此段壕堑呈南北向沿山坡而上。东部向下削挖,土堆西侧为垄。东部削山部分坍塌成缓坡;壕堑被自然掩埋成台状,台宽8.5米。
第十六自然段:起自GPS0555点,止于GPS0556点,长23米。壕堑保存差。此段壕堑呈南北向沿山坡分布。东部向下削挖,土堆西侧为垄。东部削山印痕明显,高5米~7米,坍塌较为严重,其下堆土较多;壕堑被自然掩埋成台状,台宽2米~5米。19米~23米段长4米壕堑被冲沟所毁。
第十七自然段:起自GPS0556点,止于GPS0557点,长23米。壕堑保存差。此段壕堑由东向西沿山坡缓上。北部向下削挖,土堆南侧为垄。北部削山印痕明显,高6米,坍塌较为严重,其下堆土较多;壕堑被自然掩埋成台状,台宽4米。
第十八自然段:起自GPS0557点,止于GPS0558点,长65米。壕堑保存差。此段壕堑呈东南-西北向沿山坡而上。东北部向下削挖,土堆西南侧为垄。东北部削山部分坍塌较为严重,其下堆土较多,高3米~4米;壕堑被自然掩埋成台状,台宽6米~9.6米。
第十九自然段:起自GPS0558点,止于GPS0559点,长101米。壕堑保存差。此段壕堑呈东南-西北向沿山坡而上。东北部向下削挖,土堆西南侧为垄。东北部削山印痕明显,高4米~5米,坍塌较为严重,其下堆土较多;壕堑被自然掩埋成台状,台宽6米。
第二十自然段:起自GPS0559点,止于GPS0560点,长34米。壕堑保存差。此段壕堑呈东南-西北向沿山坡分布。东北部向下削挖,土堆西南侧为垄。东北部削山印痕明显,高3米~4米,有坍塌迹象;壕堑中部略凹;垄不清。
第二十一自然段:起自GPS0560点,止于GPS0561点,长181米。壕堑保存差。此段壕堑呈东南-西北向沿山坡而上。东北部向下削挖,土堆西南侧为垄。东北部削山印痕明显,高3米~4.5米,近直,坍塌较为严重,其下堆土较多;壕堑被自然掩埋成台状,台宽6.7米。99米~112米段长13米壕堑东北部削山部分被便道所毁。
第二十二自然段:起自GPS0561点,止于GPS0562点,长26米。壕堑保存差。此段壕堑呈南北向沿山坡而上至山顶。东部向下削挖,土堆西侧为垄。东部削山印痕明显,高3.5米,近直;壕堑被自然掩埋成台状,台宽7米。14米~18.7米段、21.2米~26米段共长9.5米壕堑东北部削山部分被人为取土挖毁。
与周边长城墙体、烽火台、关堡等的位置关系:该段壕堑西北接石板沟长城1段,北与石板沟长城2段相连。壕堑起点西北距下脖项关0.5千米,东距扎麻隆烽火台1.4千米。
墙体类别:壕堑
结构特点及构筑方式:
现状:
Type:
Protection Level:无
Content:
Memo:
Other Records:
Distribution:
visit location in Tianditu Map[recommend] Distribution:
visit location in Tencent QQ Map Distribution:
visit location in Google MapDistribution:
visit location in Baidu MapNational ID:630122382202170028
Action:[
Save in Data Basket ]
Picture:
Click the thumbnail to view the Big Pic. Click the Big Pic to Hide the Big Pic
Photo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