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ficial Name:
扎门村壕堑ZhaMenCunHaoQianOur Name:
边墙 / BianQiang
Other Name:
/
Period:明 / Ming Dynasty 1368~1644
Location: 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县,高庙镇柳湾村沙沟西山山梁顶部——高庙镇扎门村西山墩岭顶部 / QingHaiSheng,HaiDongDiQu,LeDuXian,GaoMiaoZhenLiuWanCunShaGouXiShanShanLiangDingBuGaoMiaoZhenZhaMenCunXiShanDunLingDingBu
[
Looking Local List]
Details:长城类别:界壕壕堑
起点经纬高度:东经:° ′ 北纬:° ′ 海拔:
终点经纬高度:东经:° ′ 北纬:° ′ 海拔:
墙体走向:该段壕堑起自柳湾沙沟西山山顶,由东南至西北向转而下山,经过卯寨沟扎门村河谷地带,转而上山,止于扎门村西山墩岭山顶。
建筑方式:该段壕堑修在乐都北山浅山和川水地区的中间地段,所在之处多为低缓的山体,修筑壕堑的目的是为了阻断土路和石路,以达到军事防御的目的,壕堑所在处为山腰,修筑方式一般是在靠近山体的一侧,一般为东北侧从上部向下部削挖,形成具有一定角度的壁,然后向下部掘土挖修壕堑,壕堑堆土多堆放在西南侧,形成土垄,土垄下一般是大沟。壕堑削挖而成的壁呈直立状,堆土形成的垄比较高大,后期经历年月久的雨水冲刷和人为破坏,壕堑内部形成一层淤土,土垄坍塌,逐渐失去了原貌。由于淤土堆积壕堑被掩埋,现存壕堑多呈“U”形。壕堑口宽7.4米-7.5米,底宽3.2米-3.3米,斩山印痕高4.5米-6米。南垄底宽4.2米-4.6米,顶宽1.2米-1.3米,高0.8米-1.2米。
分段描述:该段壕堑起自GPS0407点,止于GPS0431点,全长2947米。根据保存现状和走向分为二十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起自GPS0407点,止于GPS0408点,长41米。壕堑保存差。方向321°,东南至西北向。0米-3米段壕堑口宽7.5米,底宽3.3米,斩山削挖的印痕高5.2米,壕堑西南侧残存土垄一段,垄底宽4.2米,顶宽1.3米,高1.2米。斩山削挖的斜坡上有育林坑。3米-41米段斩山削挖的底部平台宽6米。壕堑西南侧0.4千米处为新庄村和砖瓦厂。
第二自然段:起自GPS0408点,止于GPS0409点,长88米。壕堑保存差。方向345°,东南至西北向。平台宽2.2米-6米,斩山印痕高4.5米-6.5米。
第三自然段:起自GPS0409点,止于GPS0410点,长86米。壕堑保存差。方向0°,南至北向。斩山印痕高5.2米,底部平台宽6.2米,平台经过人工平整。
第四自然段:起自GPS0410点,止于GPS0411点,长82米。壕堑保存差。方向6°,西南至东北向。0米-82米段底部平台坍塌,坍塌深度1.4米-2.6米,斩山削挖的印痕高2.2米-6.4米。
第五自然段:起自GPS0411点,止于GPS0412点,长149米。壕堑保存差。方向327°,东南至西北向。46米-56米、83米-99米、120米-149米段平台外沿雨水冲刷出现坍塌,平台宽4.7米,斩山削挖的印痕高6米。
第六自然段:起自GPS0412点,止于GPS0413点,长61米。壕堑保存差。方向290°,东南至西北向。斩山削挖的印痕高6米,12米-18米段出现雨水冲刷坍塌,底部平台宽7.1米。
第七自然段:起自GPS0413点,止于GPS0414点,长67米。壕堑保存差。方向7°,西南至东北向。斩山削挖的印痕高9米,底部平台呈斜坡状,宽6.8米。
第八自然段:起自GPS0414点,止于GPS0415点,长26米。壕堑保存差。方向306°,东南至西北向。斩山削挖的印痕高10米,底部平台呈斜坡状,宽7.2米。
第九自然段:起自GPS0415点,止于GPS0416点,长57米。壕堑保存差。方向6°,西南至东北向。斩山削挖的印痕高9米,底部平台宽6.9米,35米-57米段底部平台边缘因雨水冲刷坍塌。
第十自然段:起自GPS0416点,止于GPS0417点,长39米。壕堑消失。方向317°,东南至西北向。因山体滑坡壕堑消失。
第十一自然段:起自GPS0417点,止于GPS0418点,长76米。壕堑保存差。方向11°,西南至东北向。斩山削挖的印痕高7米,0米-45米段底部平台宽6.8米,45米-76米段底部平台成斜坡状。
第十二自然段:起自GPS0418点,止于GPS0419点,长34米。壕堑消失。方向291°,东南至西北向。壕堑因山体滑坡而消失。
第十三自然段:起自GPS0419点,止于GPS0421点,长72米。壕堑保存差。方向0°,南至北向。0米-72米段斩山印痕高6米,底部平台呈斜坡状,宽5.2米。
第十四自然段:起自GPS0420点,止于GPS0421点,长34米。壕堑保存差。方向312°,东南至西北向。斩山削挖的印痕高11米,底部平台呈斜坡状,宽5.6米。。
第十五自然段:起自GPS0421点,止于GPS0422点,长106米。壕堑保存差。方向350°,东南至西北向。斩山削挖的印痕高9米,底部平台呈斜坡状,宽7.1米。72米-106米段底部平台被挖成道路。
第十六自然段:起自GPS0422点,止于GPS0423点,长109米。壕堑消失。方向282°,东南至西北向。壕堑因山体滑坡而消失。
第十七自然段:起自GPS0423点,止于GPS0424点,长91米。壕堑保存差。方向348°,东南至西北向。斩山削挖的印痕高6米,底部平台宽7.5米。
第十八自然段:起自GPS0424点,止于GPS0425点,长36米。壕堑消失。方向348°,东南至西北向。因雨水冲刷形成自然冲沟致使壕堑消失。
第十九自然段:起自GPS0425点,止于GPS0426点,长84米。壕堑保存差。方向338°,东南至西北向。斩山印痕高6米,底部平台宽7.5米,有人工修整痕迹,被开辟为育林槽,种植柠条。
第二十自然段:起自GPS0426点,止于GPS0427点,长108米。壕堑消失。方向283°,东南至西北向。0米-81米段经过山谷冲沟,壕堑消失。81米-106米段被平整为土地消失26米。
第二十一自然段:起自GPS0427点,止于GPS0428点,长46米。壕堑保存差。方向285°,东南至西北向。斩山削挖的印痕高5米,底部平台宽8.2米,平台经过人为平整,挖有条形育林坑。
第二十二自然段:起自GPS0428点,止于GPS0429点,长1062米。壕堑消失。方向291°,东南至西北向。0米-251米段山体滑坡。251米-626米段为河谷地带。626米-1062米段山体滑坡壕堑消失。
第二十三自然段:起自GPS0429点,止于GPS0430点,长88米。壕堑保存差。方向289°,东南至西北向。壕堑底部水蚀坍塌,斩山削挖的印痕高5.6米-8米。壕堑口宽7.4米,底宽3.2米,斩山削挖的印痕高6米,北垄底宽4.6米,顶宽1.2米,高0.8米。47米-49米、64米处有土路从壕堑上面穿过。
第二十四自然段:起自GPS0430点,止于GPS0431点,长305米。壕堑保存差。方向285°,东南至西北向。0米-57米段壕堑底部坍塌严重,斩山削挖印痕高5.6米-8米,57米-59米段有土路穿过。59米-157米段斩山印痕高6米,底部平台宽8米。157米-305米段底部平台变成斜坡,坍塌印痕高13米。本段西南0.13千米处有扎门村烽火台。
与周边长城墙体、烽火台、关堡等的位置关系:该段壕堑东南与柳湾村壕堑承接,西北与平顶村壕堑相连。本段壕堑GPS0430点-GPS0431点西南0.13千米处有扎门村烽火台。
墙体类别:壕堑
结构特点及构筑方式:
现状:
Type:
Protection Level:无
Content:
Memo:
Other Records:
Distribution:
visit location in Tianditu Map[recommend] Distribution:
visit location in Tencent QQ Map Distribution:
visit location in Google MapDistribution:
visit location in Baidu MapNational ID:632123382202170019
Action:[
Save in Data Basket ]
Picture:
Click the thumbnail to view the Big Pic. Click the Big Pic to Hide the Big Pic
Photo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