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小站 ::   长城摄影 〉专题影展 〉张保田 ::《 追寻远去的长城》

  媒体报道
 
长城寻墓 代祭无名烈士英魂
2010年4月3日 北京青年报 记者:满羿


供图:老陪
  (节选)
  随着清明节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在互联网上发起祭奠先烈的活动,而一群鲜为人知的“寻墓人”也开始走进人们的视线。他们沿着长城寻找烈士们的墓地,不论是在那些有名有姓的英雄墓地,还是在无名无姓的英烈土冢,他们都会用黄土和鲜花去祭奠这些前辈英烈。“其实我们不是为了寻找烈士墓而寻找,我们最根本的目的是探寻历史,让更多的人不会忘记那段有骨气的历史。”一位寻墓人说。
  64岁的张保田是“寻墓人”中的一员。最初,张保田只是一个长城爱好者,但一张老照片的出现给他的“乐趣”带来了新的意义。2001年,他和几位长城爱好者在河北涞源县发现了一张黑白老照片,上面记录的是八路军战士在一个长城敌楼前欢呼的场景。
  “那是东团堡战斗胜利后的场景。”张保田说,东团堡是涞源下面的一个乡,那里并没有照片中的这段长城。“原来觉得找到一个长城遗址就完了,通过这个事情发现每段长城背后都是一段历史。”
  从那时起到现在,张保田已经记不住他和团队发现了多少坟冢墓地,祭奠了多少先贤英烈,拍了多少张现场照片。“做得久了,可能越来越多的人就知道了。”张保田说,他们之所以为人所知,更多的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无名烈士的缘故。
  张保田到现在还记得他们发现的第一个烈士陵园。两三年前,他们探访长城战场时途经遵化市石门镇附近,路边一个水泥牌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上写“烈士陵园”。张保田和同伴们下车走进了这个前是庄稼地,后是坟冢的陵园。
  张保田说,最大的堡冢直径五六米,墓碑上写着“阵亡将士公墓 民国二十四年立”,大冢后面还有三个小碑和两个砖碑,小碑上分别写着“姜殿德”等三个人的名字及其机关。张保田他们通过陵园管理人的介绍知道了这里埋葬的是29军的烈士,大坟冢里都是合葬的无名者,有名的是三名上尉排长。
  当管理员告诉他们这些烈士几乎没有亲人来祭奠时。他们回北京后,发帖号召网友一起来关注这些烈士。张保田说,他们在一个村子里看到姜殿德的侄子时,这位70多岁的老人告诉他,姜殿德牺牲后自己的父亲每到过节,吃饭时总要给他摆上一双碗筷,直到去世。就在这一年,张保田等人组织了烈士的后代们到这个陵园来拜祭先辈,再加上一些网友,总共70余人,在陵园里高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张保田还记得一位网友向他们求助,希望寻找一位在兰州战役中牺牲的烈士墓地,这位烈士名叫张玉双。他们在兰州陵园等处,一个墓一个墓地核对,最后听说墓地在一个名叫三营子的村子里。“老乡告诉我们说这里是有一个烈士墓,当年设立的是木牌子”。张保田当时便知道他们无法再找到这位烈士的坟冢了,“木头的牌子根本留不住了”。在老乡指给他们的墓园里,他给张玉双的家属发了短信,至今他还保留着对方回信的内容。“原想过了奥运会和70多岁的表哥一起把烈士迁回来,看来过去的想法太简单了……照片是想给张玉双烈士的亲属做怀念用……看来只能取土安葬了”。
  带着这个短信,张保田和朋友们面对着众多的无名冢深深地三鞠躬,献上鲜花和一抔黄土。“我们就想告诉张烈士,我们代表您的家人看你们来了。”张保田说。
  “我相信将来会有更多人参与”
  记者:从研究长城到探访烈士墓地,为何会有这样的转变?
  张保田:长城不光是一堵墙,更是一种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一段历史。无论研究长城和探访烈士墓地都是研究这段历史的一部分,我们探访古长城和探寻烈士墓是同时进行,不分彼此的。应当说探访烈士墓地可以更好地让我们理解什么叫做“血肉筑起的长城”。
  记者:现在参与这个事情的主要都是什么人?
  张保田:主要的是我们“长城小站”的长城爱好者,不过从年龄上说主要是像我这样岁数大一些的人还有学生,因为我们时间更为充裕。不过,将来参与的人会越来越多,一方面是大家都开始关注那些烈士,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变得稳定,有时间和精力。
  记者:您的网名为什么叫“老普”?
  张保田:我这个年龄不喜欢炒作,希望能够踏踏实实地做些事情。“老普”就说我是一个普通人,我们用普通人的情感去完成这个事情,不用盲目地拔高,尽一份人情就可以了。
  在这个关于“寻墓人”的采访中,张保田有一句话令人感触颇深:我们并不是刻意去寻找墓地,一切都是自然的,包括我们的情感也是自然的。从关注青砖长城到关注血肉长城,这是一种情感的回归和社会的进步。而这些追寻血肉长城的人们又把他们的认识,把他们的情感通过民间交流向更多的人推广和普及,让更多的人记住这段历史。
  其实,除了张保田和他的伙伴,还有许多的民间人士以各种方式在寻找着那些英烈的墓地和背后的历史,他们有肉铺老板,有大学生,有历史爱好者。曾经有学者感慨中国人对自己的历史已经淡忘了,但这些民间人士用他们的行动在告诉世人,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那段历史——中国人的长城是血与肉筑就的。


民间人士拍照举报 文物部门按图抢险
2006年06月27日 北京青年报 记者:柳剑诏 陈凯一

  (节选)
  几名长城爱好者在实地拍摄长城中,发现密云县白马关长城的一座敌楼上,有一间北京现存仅两三处的罕见“楼橹”———建在敌楼上有屋顶的小房子,并在2002年至2005年间,拍摄了“楼橹”从保存完好至自然坍塌的全过程。随后,他们将这一情况向市文物局反映,并很快获得了回复。市文物局于2005年根据他们提供的照片修复了这处“楼橹”。今年6月24日,十余位与此事有关的长城爱好者对白马关长城进行了旧地重访。
  “去年1月份,我来的时候,屋顶已经完全坍塌了,西墙上有一条40厘米左右的大裂缝,地面遍布残砖碎瓦。”张保田说,按照这个趋势,如果不采取保护措施,预计再有一两场大雨,西墙裂缝继续扩大,北墙将倒塌,同时,雨水将从1层到2层的台阶处灌入,整个敌楼也将保不住了。
  据张保田他们考察,这种敌楼上的小房子,从明代到现在还保存着原始形态的,在全国也没有几处了。那么,怎么去抢救呢?张保田于是将自己拍摄的照片发在了长城爱好者经常活动的“长城小站”论坛上,征集大家的意见。
  第二天,小站成员“驴皮”在论坛里发了2002年7月在同地所拍的两张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到,当时“楼橹”屋顶虽然比较残损,长满了杂草,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积土,但还没有坍塌。又过了两天,小站成员“老郑”发了4张他于2004年4月所拍的照片,当时屋顶也没有坍塌,只是东北部与墙体连接处出现了裂缝。
  张保田说,根据这些照片进行比对,可以确认“楼橹”在2004年4月至12月之间发生了一次灾难性破坏,很可能是在2004年夏季大雨后,由于雨雪长期风化和顶层植物的破坏作用,“楼橹”屋顶全部坍塌。
  随后,张保田和另一名站友洪峰将照片及对这座敌楼变化的考察报告,用电子邮件发给了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及密云县政府,并提出了制定保护计划和修缮措施的建议。
  去年7月4日,张保田在小站兴奋发文:“即使是男子汉,喜极就尽情落泪,或许我们保住了楼橹。”因为在这一天,他们收到了市文物局的复函,告知已批复了白马关长城抢险修缮方案。
  “文物修复必须要有第一手资料,如果没有,就维持原状。所以说,他们提供的照片,对这次修复意义很大,也很重要,发挥了关键作用。”市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王玉伟评价说。
  王玉伟介绍说,这种敌楼上的拱券式值房(也就是“楼橹”),目前在北京段长城也只发现了两三处,很有价值。所以,在收到张保田的邮件后,文物局马上就去现场进行了勘察,并与密云县进行协商,制定了抢险修缮方案,花了十几万元进行修复,整个工程于去年12月完工。
  “原来坍塌的楼橹已经修复了,敌楼内部还用了大量的钢条进行加固,并增加了避雷设施,这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好。”向市文物局发信反映情况的张保田摸着修复后的这座敌楼赞叹不已。

网友持百年长城照片寻遗址 感知长城损毁之严重
2006年05月02日 新京报 记者:佟佳熹 徐春柳


  (节选)
  本报讯(记者 佟佳熹 徐春柳)为了验证一张百年老照片上长城的片段原貌,前天,几位网友从北京出发,前往山西境内的平型关长城,经多角度考察,基本确认老照片上的长城局部与平型关长城最为相似。长城研究者称如果能够确认照片为平型关一百年前图景,将对长城的研究和保护提供宝贵依据。
  今年3月,长城小站论坛网友“老普”(本名张保田,中国长城学会理事)在一本名为《BaukunstandLandschaft inChina》(中文译名《中国的建筑与景观》)的书中发现一张由德国人ErnestBoerschmann在1906年拍摄的照片,片中景物为我国长城一处的局部。照片说明中写明“前往五台山的路上,跨越长城的关口”。
  张保田和民间长城爱好者经过反复对比资料,排除了其他长城段的可能,将图片内所展示的长城局部圈定在平型关长城。“曾经猜测有可能是龙泉关,但资料显示龙泉关曾经是清代帝王途经的关口。”张保田说,如果是龙泉关,“官道”上不太可能出现照片上显示的商队翻山越岭的场面。经过与有关平型关长城的图片对比,张保田确认此处长城与老照片最为相似。
  4月30日上午至昨天上午,本报记者随同张保田及“长城小站”多位网友前往位于山西省灵丘与繁峙两县交界处的平型关。
  经过6个小时的车程,一行数人抵达灵丘与繁峙两县交界处,经过多个角度拍摄,找到了和老照片内相同的图景,而平型关长城目前只留有一个拱形门洞的关口。“从地势上看,和老照片里完全吻合。”按照张保田所指的角度,记者看到,目前平型关关口附近的山势和地形,和老照片上所显示的基本吻合。另据向导介绍,过去平型关关口两侧的城墙是存在的,经过多年的风雨洗刷,基本被雨水冲毁。
  “如果此张老照片里的长城就是平型关,那么该照片应该是目前发现的平型关最早的照片。”张保田认为这次考察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如果一百年前完整的长城图景确实就是今日残缺不全的平型关,那么通过今昔对比,可以为长城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同时目前长城严重的损毁也能唤起人们对长城保护的重视。
查看张保田老师的艰苦寻访过程
Prev. Page
点击此处返回专题首页 [Home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