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长城(17):狂挖乱采 百里长城多劫难
带刀行者 于2005-11-08 10:30:24发表于长城小站从朔州市朔城区利民堡到忻州市宁武县薛家洼
走马长城(17):狂挖乱采 百里长城多劫难
山西晚报 2005-11-08
“断”开长城造田
明代内长城从偏关柏杨岭起步后,爬山越岭二十多公里,抵达朔城区利民堡。10月28日,记者先来到朔城区文物管理所,该所所长称不了解该区长城的情况。记者问他对保护长城的看法,他说:“也重视呢,有人破坏长城我们也管。”
随后,记者来到利民堡村,在村东与由北边山上蜿蜒而下的长城相遇。记者在通往村里的柏油路北侧看到,这里的长城与记者在大同看到的外长城相比,高度、宽度毫不比前者逊色。而到了柏油路的南边,长城的“体形”就变得忽高忽低,忽胖忽瘦,其残破之状让人痛心:这里的农民竟然“别出心裁”地把长城宽大的墙基挖开,平整成一条宽两米左右的狭长田地。田里庄稼已收割,翻过的地垄里,偶尔可见遗留的几个土豆。
顺着长城再往南稍走,又发现一段三十多米长的长城“断带”,上面已经看不见长城的影子,但黍子的茬子却一垄一垄清晰可见。一位在附近碾场的农民挺气愤地告诉记者:“边墙上这些地已经种了好几年了,就没有人管过。那边墙是一年比一年小啦!再过几年就啥也没了……这城墙是文物啊,我就不明白,这明目张胆地破坏,咋就没人管呢!”
铝矾土挖到长城下
10月30日上午,记者沿着长城来到宁武县北部的阳方口。明朝时,阳方口称为阳方堡,东接雁门,西援偏关,北应云朔,被称为“三关翰蔽”。现在的阳方堡仅存一个砖砌的堡门。出堡门向北走,就看到几个像蒙古包一样的铝矾土窑,烟囱高耸,但并不冒烟,窑外待烧和烧好的铝矾土堆得跟小山似的。在窑旁,当地一位老大爷告诉记者,现在铝矾土窑大部分停工了,主要原因是今年宁武出了一个大矿难,市里、县里对私挖滥采都管得比较严,挖铝矾土的人少多了。“你没见那几年,薛家洼、盘道梁一带到处都是挖铝矾土的,把山都翻了一遍。”老人用拐杖指着东面的山说。
记者随即赶往薛家洼。薛家洼一带属山坡丘陵地区,山上到处都是挖铝矾土时翻出的白花花的石堆。向北再东折,走了约两公里,一条高约两米的溜坡状“土埂”呈现眼前。虽看不到墩台,但其连绵之势,仍使记者一眼认出它就是明代内长城。
沿着长城往东走,不时见到长城被道路斩断和铲开长城搭建临时房屋的情形。又往前走了约3公里,看到几个村民打扮的人手持铁锹、铁叉,正低着头在荒野中专注地搜寻着什么。见了记者,他们多少有些惊慌。记者急忙自我介绍是来考察长城的,他们才解除了戒备之心。这五六个人分成两拨儿,已掘出两个一米见方的深坑,两个中年人正在坑下挖,一边挖一边往上扔褐色小石块。
记者故意问一位农民这是什么,他吃惊地反问:“你连这个都不知道?铝矾土啊,值钱呢!”记者问他干这个多长时间了,他答:十几年了。记者又问,没人管吗?一位农民说,抓住就愣罚呢,但是一般也没人来管。记者见他们挖的坑距长城直线距离仅20米左右,着急地说:“你们怎么挖到长城下边了,这样下去会把长城挖倒的,那可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啊!”这位农民立刻没好气地顶了记者一句:“我们又没挖长城!”记者把一份资料出示给他们:“长城两侧各300米之内为保护范围,50米之内为警戒线,严禁从事建设工程以及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这位农民又一次吃惊地说:“还有这规定?”顿了顿,他又说:“这长城他娘的连个牌牌也不插,谁还知道哪儿能挖哪儿不能挖呢!”一面说,一面又加紧挖起来。再往东走,长城被毁坏的情状更加触目惊心:一段约50米长的长城塌毁了,在废墟上,残留着铝矾土的碎块,在东侧的长城上还留下一个能钻进人的、深不见底的大窟窿。
据了解,铝矾土又叫铝土矿,是提炼铝的重要原料。在紧邻薛家洼的原平市段家堡一带,有人以每吨六七十元的价格大量收购铝矾土生料,烧好的熟料大都出口,每吨售价200-600元。
一段长城值两万?
10月31日上午,记者来到宁武县文物馆。记者问这里的一位负责人县里是否就长城保护采取过什么措施或有经费投入时,这位负责人说没有。听记者向他反映了长城被挖铝矾土者破坏的现状后,他说第二天要去现场看一看。“我们去了也只能是测量一下毁坏程度,具体处理还得由分管文化工作的副县长去做。”他告诉记者,滥采铝矾土破坏长城的,前年他们处理过一起,那次是把长城挖倒一段,乡政府反映到文物馆,他们向县政府汇报后,县政府出面对当事人罚了两万元,并下了停工通知,“当事人说他不知道那是长城,不知道也要罚他!”
本报记者 梁保忠文/图
图片说明
又找见一个“富矿”
朔城区利民镇内残破的长城
编辑:火箭人
[ 返回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