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科教新闻·2000年9月9日
长城绿色工程万里行⑨
阳关固沙人
特派记者:胡祥凯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句千载流传、脍炙人口的诗句,把阳关深深地映在人们的脑海里。阳关作为汉朝“丝绸之路”的南道,出阳关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经鄯善、且末、精绝(今民丰北)、于阗(今和田东)、莎车,翻越帕米尔到安息(今波斯、伊朗)。饱受沙漠侵蚀的阳关遗址尽管已荡然无存,但一块5平方公里的阳关林场,不仅给沙漠增添了生机,更为当地百姓指出了向沙漠索取资源的致富之路。
“这里本是一望无边的沙漠,祁连山脉和阿尔金山脉的雪山融水,不知何时形成了一条地下河道,竟然在这一地带喷涌而出,泉水每年以5000立方米的流量,形成5公里长的水溪。”阳关林场张场长说,1963年阳关林场成立,广大职工采用引水拉沙的办法,愣是将一座座沙丘用水推平,在四周种上杨树、胡杨树,初步形成了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从80年代起,又采用草、灌、乔相结合的办法,终于将流沙控制在5平方公里之外,为种植葡萄打下了良好的环境基础。记者随张场长穿林带、钻灌木丛,密密麻麻的柠条、沙打拐下的沙土上,黄羊、野兔和野鸡的足迹随处可见,一只奔跑的野兔在我们眼前落荒而逃。张场长说,植被密了野生动物就多了起来,这些年,狼也频频光顾我们这里。荒沙经过20多年治理正逐渐变成良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