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2000年8月31日
部分西部地区造林科技投入几乎为零 植树造林科技投入亟待提高
记者:宋乐永
编辑部:
8 月中旬,记者随同长城绿色工程万里行考察团在山西、内蒙古、陕西长城沿线考察时发现,许多地方植树造林的科技投入很低,甚至没有。不仅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很低,而且造林质量很差。目前各地可以选择的树种很少,除从大小兴安岭引进的樟子松外,几乎全是乡土树种,新引进或培育的生长快又耐干旱的优良树种难以找到;在种植方式上,大多数地区是林业部门买树苗,群众义务上山挖坑植树,TAB 生根粉、保湿剂、飞播造林等非常成熟的技术在这些地方也很少应用;对林木的病虫害更是几乎无人管理。
8 月18日,当记者向榆林市林业局的一位干部问及当地植树造林的科技投入时,他无奈地告诉记者:这里的科技投入几乎为零。虽然实验证明保湿剂、生根粉等对提高苗木的成活率非常有效,但由于经费的短缺只好望洋兴叹。他还告诉记者,目前榆林地区每造一亩林大约需要400 元,而国家的投入只有几十元。希望有关部门加大西北地区植树造林的科技投入力度,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提高植树造林的质量,防止多年造林不见林的现象再次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