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的建筑构造和建筑材料 长城建筑栏目由六月主编
4. 烽火台的构造和使用
烽火台也称作烽燧、烽堠、烽台、烟墩、墩台、狼烟台、亭、燧等。汉代称为亭、燧,有时亭燧并称,唐宋称作烽台。明朝称为烟墩、墩台等。烽火台通信是古时最好的联络设施。烽火台上除备有可供四、五人的生活用品外,还有发烟用的种火,牛马粪、发火草、火池、火绳、灯笼、白旗,可供悬挂灯笼、旗帜的旗杆,木梆,铳等等。白天悬挂旗子、敲梆、放炮或点燃放于火池种的干柴枯草发烟(叫做燧),夜里点上灯笼或点燃一种挂在架子上的笼子内的干柴枯草,发出火光(叫做烽),作为通讯联络的信号。烽火台的形式是一个独立的高台子,台子上有守望房屋和燃烟放火的设备,台子下面有士卒居住守卫的房屋和羊马圈、仓库等建筑。台子的建筑材料和结构与长城一样,有土夯的、石砌的、砖石合砌的等等。
烽火台的位置有四种:
1)在长城两侧,紧靠长城;
2)在长城以外向远处延伸的烽火台;
3)在长城以内向王朝首都联系烽火台;
4)与相邻的郡县、镇相联系的烽火台。
烽火台之间距离约为十里,通常选择易于相互了望的高岗、丘阜之上建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