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小站-〉长城社区-〉热爱生活-〉走遍天下 |
武汉 三峡地区 重庆 纪行(三) 作者:老墙迷 2002-11-22发表于长城小站 8月21日(周三) 阴转晴 奉节--天坑地缝—奉节—白帝城—奉节 6:15起床,7点收拾停当,准备包车去天坑地缝。 忽听有人敲门,一看,又是李友奎,此老兄又说‘刚到的游船上有两名武汉来的游客想去天坑地缝,但还在犹豫之中’。 事不宜迟,迅速让李友奎带我找到正吃早点的二位,几分钟之后,一车人就凑齐了。另听李友奎的一女同行说‘有一北京来的女背包的,住在蜀都宾馆’,便想找来同去,但北京来的女士有话‘她要睡觉休息,绝对不许叫醒她’,只得作罢。 7:40,乘长安车出发,准备渡江,时间稍稍晚了些,应最好在7点之前过江。 8:00,渡到长江南岸,就开始翻山。接近山颠,时雾时雨,正是:青山千里云万层,甚是壮观。 8:25,行至半山的徐家坝,汽车一头钻进大雾里,能见度不足15米,在北京绝对够封路条件了,但长安车依旧车速不减地驰骋于山路上,坐得我都提心吊胆。 8;50,到两河镇。小镇是两条河的交汇处。一条河曰:墨溪河,传说是王羲之在此洗笔将河水染黑而得名(未经考证,不知王羲之是否在此驻足过);另一条就是我们沿流而上的九盘河。两河汇流后以墨溪为名,在巫山县大溪镇注入长江。听说库区水满后,可从大溪坐船直达这里。 九盘河沿途风景不错。有小瀑布从车顶飞泻而过,冲入河中。有些峡谷地段的景色不比小小三峡逊色,有一河段也开设了漂流,看水情要比小小三峡的凶险,但没有游人漂流。其间一条暗河从山间的缝隙中豁然而出,也不知这暗河是否与天坑底部的地下河相互连通。拐过一个山弯,一座山峰突现眼前,极象人的一根手指,司机说是‘二指峰’,另一根‘手指’被其他山挡住了,看不见。远处的天际边的有一座立人形山峰,我看象是一位发髻高挽、身着长裙的古代美女(这青山秀水之处不出美女才怪呢!)。同车武汉来的王工程师说:“象是一位头王冠、身披战袍的国王,就称其为‘蜀王拜山’吧!”……望着自然造就的各种形态的山峰,可以任意发挥你的想象力! 不过当地可能有可怕的陋俗,所以也就有了可怕的宣传标语,9时,在河边的一块巨石上,红漆写有:禁止扔女婴 !?#…… 9:10,过桥,驶离九盘河,又开始翻山。 9:20,在一陡坡急弯处,司机躲闪不及,撞上了一块落石,左前轮胎爆裂,幸好还未出其他事故。 换上备胎继续前进,但备胎气压不足,只能勉强行驶(日后诸位去天坑游览时,最好先提醒司机检查轮胎)。路过一个村庄,还没有补胎的,再行不多远,由于修路,有几公里的土石路。望着路面上犬牙般的石块,转弯处的悬崖,全车人都捏了一把汗,此时若再坏一个轮胎,恐怕就要抬着长安车下山了。 10:00,接近椅子村时,又变成了水泥路面,且椅子村中还有一家补胎打气的修理部。充足气,放下坏胎,继续前进。 10:15左右,路过‘旱夔门’。旱夔门由于其山势造型极似三峡的夔门,只是无水,故名之。停车拍照留念。远眺旱夔门,甚是壮观,在‘门’外,有农田农舍,‘门’内,则笼罩着一团雾气,据说旱夔门的峡谷内,罕有人至。 10:30,路边有一山峰颇似青蛙,司机说‘此石蛙就是从天坑底下爬上来的,叫石蛙问天’……说话间就来到了天坑景区门前。 司机与我们约好12:30返回(最晚不能过13时),尔后在景区门前的农家饭店吃午饭。 天坑在地理学上叫漏斗。小寨天坑因在奉节县兴隆乡小寨村而得名,是目前国内已发现的几大天坑中形态最完美,深度最大,地下河最壮观的一个。它上坑口直径622米,深666米,其深度、容积均居世界同类喀斯特岩溶漏斗的首位。 我们站在坑口,面对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只剩下惊叹了。 一行五人迫不及待地开始沿台阶而下,没走几步,我就很标准的滑了一跤,幸好离坑壁还有段距离,幸好坑壁有护栏,不然…… 看来L.L.B的鞋底确实不防滑,这已是第二次标准的一摔了,上次是去年‘五一’在四川青城山,此鞋差点把我送进一个水塘里。 天坑的坑壁,看似陡直,如墙壁一般,实际上还是有路的,当地人利用壁形开凿一条山路,而且修得很好。 沿着曲折的台阶,下降了近300米,走了1/3的圆周,路过了几处山泉小瀑布,来到了位于天坑中部的一个平台,平台以下是下坑口,下坑口直径522米。 平台处有茶棚、桌椅供游人休息。此时天已放晴,可以初窥天坑底部,天坑底部有一高100余米、宽60余米的大山洞,但当时看来非常渺小,洞前缭绕着一团雾气,久久不散。 平台距天坑底部还有多一半的路程,游人大多下到中间的平台就不再前行了,我们估计与司机约定的时间还够,便欲继续下行,于是就开始了一段艰难而痛苦的旅程。 我们每次出行时都分工明确:我背着行囊,夫人或背或领着小女儿走。从平台向下,不再沿着坑壁走,而是顺着一陡峭的山坡蜿蜒而下,更加的累人。小女儿走不动了,四个大人轮流背着她走了一段。在此再次感谢武汉的王工及其同事!幸好路上有些树阴遮阳,且越向下越凉爽,总不致过于难受。 中途看到一缕白烟挂在洞口前,不知是上升的水汽或是其它什么。 接近底部时,遇到一个摄制组从下面上来,一问是CCTV-2台作旅游专题的,女主持人告诉我们下面‘非常值得一看’,并说‘节目下周播放’。 加快脚步,12:00,走了2800余级台阶,终于下到坑底。 站在坑底的一个小平台上,心情激动得都不知如何描述我所见到的景象。 抬头仰望直径522米的下坑口,只有足球般大小,我们犹如井底之蛙在坐井观天。天是蔚蓝的,朵朵白云从这一小片蓝天流过。 从下坑绝壁几百米高空上垂下一条极细的瀑布,由于坑中无风,瀑布没有丝毫的摆动,坠落点就在我所站的小平台上,落地面积不足两平方米,故它象条白链垂于绝壁之上,中途看到的白烟就是这条瀑布。 再看坑底这大山洞,当初在中部平台见到它时,觉得它很渺小,不足为奇,随着不断的下降,它的神奇不断的展现在眼前,100多米高60多米宽,够一个运动场的标准了,这么大的溶洞口,在现实中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最让人称奇的是一条地下暗河从洞中奔腾而出,据专家推断,这条暗河极有可能与几公里外的地缝中的暗河相通……河水在坑底咆哮了数百米后,消失在一个巨大的落水洞中,听说最后从坑外的绝壁上坠入了迷宫河(当地旅游部门称为迷宫河景区),望着黑漆漆的山洞,看着湍急的河水,令人畏步不前……据测:暗河平均流量为每秒七、八立方米,当地水利部门在此建造了一座水电站,并盖有房屋,派人值守。 当日游天坑的人不多,我估计不足150人,能够下到底部的不足40人,而当时在场的不到10人。我们几人连同房屋与洞口相比,显得是那么微小,而洞口在中部平台看又曾经是那么渺小,足见天坑之大! 天坑中不单水量充沛,植物茂盛,还见到几种叫声很好听但不知名的鸟,漂亮的蝴蝶,背带金线的青蛙,手掌大的蟾蜍…… 若不是与司机约好时间,忙着赶路,真想再游览一番。 回程只遇到两个准备下到底部的游人,剩下的只有一个字:累! 小女儿表现不错,只让我们背了不到300个台阶,其余2500多个台阶都是自己走完的。即便如此,也把王工的同事累得够呛,加之年纪较大,在中部平台处实在走不动了,要了一顶滑杆坐到坑口。我们途中断水,灌下一瓶山泉,未有不适, 13:20,回到农家饭店处。司机麻战正酣,见我们迟了一小时,有点温和的抱怨,问我们为何这么晚才上来。我们答曰:没见已经走趴下一位了,我们已经尽全力了……司机得知我们是从天坑底部走上来的,挑挑大拇指不再抱怨了。原来他与我们约定的两小时是指到天坑中部平台的往返时间,如果游人提出要下到天坑底,司机会给游客留出5—6小时。天!难怪我们会觉得这么累! 为赶时间,农家风味的午饭被我们狼吞虎咽的半小时就吃完了,味道还可以,只是菜名全忘记了。 13:50出发,途中经过地缝最佳观景台,停车拍照留念。 在据奉节县90公里处的兴隆乡境内,地面有一条天然缝隙,当地称天井峡,这就是地缝。地缝起源于高山草场,由多个峡谷组成,全长37公里,呈V字形,其末端距天坑不到5公里。地缝的最后10公里逼窄如巷,宽处几十米,窄处仅容一人通过,但深度却从4米骤降至250余米,最深处达900多米,形成“一线天”的景观。地缝景区目前仅仅开发了几公里。地缝与天坑之间还有众多已被发现,但目前尚未探通尚未探明的洞穴,及尚未发现的洞穴。缝底有落水洞,有地下暗河与天坑相连。 14点20到地缝峡谷的一入口,我们还要回椅子村取修补的轮胎,还要在18时前赶回长江边乘最后一班轮渡过江回奉节县城,所以留给游览地缝的时间不多。 正在下地缝途中,接到长城小站‘随手’来的电话,问本周末(8月24日)是否有空同去考察京郊怀柔的铁矿峪长城…… 刚下到峡谷底,只见一条小河蜿蜒而来,在我们面前忽然转了个弯,轰鸣着坠入一个不大的洞口……在天坑底部,我们刚见过暗河从洞中涌出变为明河,现在又领略了明河转为暗河的神态。在没有到达洞口前,小河只是默默的流淌着,我们可能会脱下鞋袜到河中戏水;一旦接近洞口,安静的河水变得凶猛起来,狂吼着冲入洞中。洞口离我们站立处约3米远,假若水量不大、水流不急,我很可能就会下河,趴到洞口,向里看个究竟;但当时洞口外水深达1米,这1米深的水的下跌能量,就有可能把我冲倒,卷入洞中,那后果…… 武汉的王工到此不再前行,我们一家三口又沿落水洞左侧的旱地前进。路不太好走,基本是在石块间跳跃而行,峡谷内为‘一线天’地貌,其间有天然形成的观音、石象等造型,一路上有轿夫相随,在为我们讲解景点的同时总在不停劝我们坐滑竿。走了约一里地,看看时间将至,准备返回,轿夫仍在说着前面还有什么样的景点,其实我个人对:石人石像不大感兴趣,因为这些天然石块在其它景区也有雷同之处,而地缝奇特的地质构造和神秘的地下暗河却是其它地方难寻的。按导游图介绍,在地缝的尽头处有一景点曰:黑洞,此洞离天坑不远,据说河水从黑洞而入,由天坑而出……此行已难见其貌。 地缝—我们只能带着未尽的遗憾而返回了。 15:30,告别了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天坑地缝,踏上了回程。 16:30,司机要取修补的轮胎,于是我们便有机会来到了奉节县荆竹乡椅子村李强生老人的家,以及他的邻家。 老人见我带着相机,便问我是不是与英国人一同来的?听得我不知所以然,事后才知:当日中英联合探险队原订探查‘地缝’峡谷里如迷宫般的岩洞,但当天洞穴内地下暗河的水位陡涨,不能进入,英国人便在老人家附近的勘察。我给神态安然的李强生老人及他哭闹着的小孙子一起,以他家百年的土屋为背景拍了照,并答应把照片寄给老人,谁只这几张底片竟曝光了!为此行憾事之二! 在椅子村村民堂屋的墙上,正中挂着毛泽东中年时的画像,四周贴有‘年年有余’、‘招财进宝’的年画,以及时尚男女的倩影照。这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墙画,或许表达了不同阶段的思想含义,不知是是‘传统、革命与潮流’?还是‘封建、崇拜与无奈’? 闲置的农具与二老的漆黑的寿木同时堆放在堂屋一角,堂屋中间的木桌上,29寸的纯平彩电、VCD,使得老旧的房屋顿时生辉,看来传统的丧葬观念与现代的生活并不矛盾,而是紧密相连…… 与李强生老人一家道别后,长安车一路狂奔,终于在18时前到达了长江边,并渡过了长江。 一到奉节县城,就因拆迁而堵车。王工等二人要去赶宜昌、武汉的下水船,我们在依斗门附近分手了。让司机把我们送到长途车站,结帐,300元天坑地缝一日游还是值得的,遗憾之处是时间上有些仓促,未能尽兴。 看看时间尚早,夫人要去白帝城一游,我估计到白帝城天也就黑了,则想第二天再去,无奈夫人一再坚持,我也只得相随。离长途车站不远就有去往白帝城的长安车,3元/人。 20:00,到白帝城,售票员说‘夜游白帝城的游船还没来,故灯光、缆车、音响都未开,让我们等一会’。 在白帝城眺望长江对岸的夔门,只有模糊的轮廓。我不愿夜游白帝城的主要原因就是晚上看不到‘夔门锁江’的壮景。白帝城的出名是因蜀汉刘备曾在此托孤和诗人李白作的一首流传千古的《早发白帝城》。但白帝城的建造与夔门的险要地形、重要的军事价值是分不开的,所以个人认为:不是夔门扼川水,焉能白帝镇此山! 20:30,几艘游船相继靠岸,来了几百游客,于是夜游节目开始了。夜间看不到白帝庙的整体建筑结构,也不能去赤甲楼炮台,我觉得只看看托孤堂里的几个蜡像,没什么意思,就不想去了,夫人则坚持要带女儿一游。典型的外行领导内行,且外行作决策,唉!…… 我自己在山下休息,接到长城小站‘狄仁杰’来的电话,正好发发牢骚…… 21:00,月亮从夔门后的山上升了起来,夔门霎时有了清晰的身影,当天是农历七月十三,月亮还是较圆较亮的。独自凭栏远望,茫茫江水滚滚东去,想想在白帝城附近还有传说诸葛亮布的水八阵、旱八阵遗迹。在白帝城东曾有南宋时期七道铁索拦江的铁索关。在城东赤甲山上,矗立着巍巍赤甲楼。还有从清代延续至抗日战争时期的赤甲炮台。 在白帝城下的江中还曾有镇一江怒水,卡三峡咽喉的滟预堆(1959年,为疏通航道,将滟预堆炸毁),它长约30米,宽约20米,高约40米犹如十层大楼横亘江心,激起狂澜,有民谚曰‘滟预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预大如象,瞿塘不可上;滟预大如龟,瞿塘不可窥;滟预大如鳖,瞿塘行舟绝。’ 正是这一索而封大江;一石而阻千舟;一炮而嚇万敌;一门而宁巴蜀!…… 我正在临江而抒豪情,21:30,夫人携女儿游完白帝城回来了。 在公里边拦车,近22时,才和其他几个当地人共同拦到一辆客货两用车,又是夫人抱着女儿坐前面,我站货厢里,一路上尘土飞扬,不过望着明月照群山,心情还是满抒畅的。 22:15,我们回到奉节县城。先到依斗门码头看看有无上水的船只,结果10分钟前刚开走一班,远处仍可见灯火阑珊的大客轮正在远去,下一班是第二天早7点20发的水翼飞船。 又回到警盾宾馆,又在前台遇到了李友奎,又是住在昨晚的房间,只是房价由80元变成了7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