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小站-〉长城论坛-〉热爱生活-〉走遍天下 |
游十三陵:历史,传说和现实 (二) 作者:狄仁杰 1999-12-08发表于长城小站 9:44,景陵 景陵是明宣宗宣德朱瞻基的陵墓。朱瞻基幼年时,深得其祖父朱棣喜爱,在巩固其父朱高炽太子地位的问题上,朱瞻基也起了重要作用。他即位后,平息了其二叔父汉王朱高煦的叛乱,又警示了其三叔父赵王朱高燧,令其不敢再有篡位之心。朱瞻基撤回了劳而无功的明朝驻安南军队,赦免了抵抗明军的黎利,立了安南国王,对蒙古贵族的南侵进行了有效的抵抗和防御,制止了许多扰民之举,史称宣宗朝为“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岁不能灾”。但宣宗时也有许多弊政。如终明之世始终未绝的宦官为害始自成祖朱棣,宣宗时更使宦官管理民政,在全国13个布政司设置太监进行镇压,赋予宦官批答章奏之权。宦官参政,酿成恶果。宣宗还课征蟋蟀,以供宫中游戏,致使许多人倾家荡产,甚至因此丧生。 宣宗朱瞻基38岁病逝,太子朱祁镇即位,为其父在黑山选定陵址,与成祖长陵相隔不远,陵工持续28年方告完成。入葬时,有妃子数名殉葬。景陵初建时,规模很小,嘉靖年间扩大了规制。明英宗正统14年冬10月,蒙古瓦喇部也也先挟被俘的英宗南侵京师,焚烧长陵、献陵和景陵,这是历史上明皇陵寝首次遭劫。(《陵寝》) 景陵在黑山脚下,但当地人却说是囤山,对此,有个关于宣宗朱瞻基和民女汉久春的传说。相传,朱瞻基在江南被一女子美色所动,经打听,女子名汉久春,是没过门就死了男人的寡妇。朱瞻基命将“汉久春”(旱九春)改名“汉囤儿”召进宫来,又答应了她的三个条件,即第一不改名(汉族天下春长在),第二免其家乡3年赋税,第三废除所有苛捐杂税。汉久春进宫的当夜,趁朱瞻基不备,撞墙而死。被汉久春之死激怒了的东海龙王,和土地爷商定,让朱瞻基在位的9年多时间里滴雨未下,9年大旱,但地面上却是“井水洇四十,河水洇三十,露水搭三分”,连着9年好收成。宣宗对此至死不明所以,因难忘汉囤儿,故将景陵北面的黑山改名为囤山(《传说》)。 10:01至10:37,长陵,购票进入,票价20元 长陵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墓。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后,即位的建文帝为巩固皇权,采纳齐秦、黄子澄之谋,实行削藩,周王、岷王、湘王、齐王、代王先后被废。燕王朱棣在北平时,曾多次出师讨伐残元势力,声名威震沙漠,其势力的迅速发展也构成了对皇权的严重威胁。此时朱棣恐祸及于己,便以“靖难”诛除齐、黄为名,举兵造反,3年后攻入明都南京,建文帝不知下落。次年朱棣即皇帝位,改元永乐。建文帝在位时间虽短,但他“天资仁厚”,对群臣刑宽法疏,因此赢得许多大臣的忠心。朱棣即位后,废除建文帝时的法令,对建文诸忠残酷镇压,对他们的家属恣意凌辱。朱棣一生5次亲征蒙古,使故元势力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在位期间,命人编写了3亿7千万字的《永乐大典》。朱棣即位不久即谋划迁都北平,自永乐4年起,先后两次诏建北京宫殿。18年下诏“改京师为南京,北京为京师”,正式迁都北京。朱棣营建北京,使之成为明清两朝的首都,“君主华夷”,“控四夷以制天下”的政治中心,确实功不可没。 永乐22年7月,朱棣第5次亲征漠北蒙古,病逝在榆木川,终年65岁,5个月后入葬长陵。其庙号初为“太宗文皇帝”,嘉靖年间,为彰朱棣之“功德隆赫”,改庙号为“成祖文皇帝”。朱棣死后,有16位妃子殉葬。朱棣长陵位于天寿山中峰之下,其规模宏大,建筑雄伟,为十三陵之首。天寿山原名黄土山,一名为康家庄楼子营,在被定为朱棣的陵址后,改名为天寿山。它北接居庸关,三座山峰拔地耸立。其中间山峰蜿蜒起伏,如御座屏风。左右砂山环抱,照壁山为案山如桌几在前,卫河、漳河众水朝宗,“一统无外之河山”,确是上吉之壤。(《陵寝》) 传说,天寿山长陵陵址,是朱棣和他的军师姚广孝一起踏勘选定的。但在此以北2、3里的地方有座“黄泉寺”,有个村子叫“黄泉寺村”,朱棣认为大不吉利,遂下旨拆了寺庙,改“黄泉寺村”为“黄金寺村”,又命姚广孝用“移山挪海之法”把村里所有的泉眼移到昌平马池口乡百泉庄去了。泉移走了,“黄金寺村”的名字却始终没有叫响,还是“黄泉寺村”沿用至今。 又传说,当年刘伯温施法,把现在的十三陵地区由汪洋大海变成一片陆地后,地面上仍留有一个九龙池在冒水,供附近村民日用。朱棣在到这里察看陵地时,皇后听见地下有10条龙在打架。为免“惊驾”,就命当地衙役捉拿十龙。衙役们路遇一白胡子老人,问话数遍老人都不理会。衙役急了,大喊:“你耳朵聋啦!”老人方支吾道:“我……我实聋。”老人为恐犯忌,不敢说“真聋”(真龙),可这“实聋”却与“十龙”同音,结果仍旧冤死衙役刀下。当地人认出老人是村里的“石大爷 — 石聋子”,衙役们提着这“十龙”头,找到九龙池,把人头扔进去,堵住了池口,回去报功领了赏。从此“斩十龙,灭九龙”的故事就在十三陵地区世代相传下来。(《传说》) 我在长陵购得《十三陵的传说》。享殿气势宏伟,面阔9间,进深5间,为重檐庑殿顶式建筑。殿内60根竖柱及梁枋,均是采自深山老林中的楠木。(《陵寝》)解说员介绍,这些竖柱直径1.17米,为显示帝王陵墓的森严,不饰任何彩绘,墙上也没有壁画。殿内的展品经重新布置,减少了原来的丝织品。大殿正中,是一尊青铸成的朱棣座像,面南背北,着龙袍,右手扶腰带,左手置于大腿之上,目视前方。据介绍,这是今世最大的铜制帝王座像,由大连某厂用一年时间铸造完成。像高4.08米,净重5.6吨,于去年7月1日立于此处。像前防护铜链,用12根高度及膝,铜制贴金的柱子连接,寓意朱棣的12个子孙(也就是其它12陵的陵主)。像前还有一有机玻璃箱,“功德无量好人平安”,内有游人布施的钱币无数。 登明楼,见两旁宝城出入口栅门闭锁,碑亭有护栏,垛口有铁丝网围护。 史载,明神宗万历32年5月23日,“雷火焚长陵明楼”。(《陵寝》)宝城内,安葬着明成祖朱棣。但据当地传说,长陵是座空坟,陵内仅葬有他生前用过的一条丈二花枪。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夺得陈有谅之妻翁氏时,翁已怀有身孕。朱元璋称帝,翁氏受封后不久,生下一男婴,即朱棣。朱棣幼年,已显帝王之象。朱元璋和马皇后不喜,把他发往北方做燕王。他们以为当时的北方荒凉贫瘠,且又边事不宁,朱棣到了那里,只有一死。谁知朱棣辗转来到北方幽燕之地,一路上归附他的人已成一只精兵。当时的十三陵地区是一片汪洋,名北海乌龙江,朱棣原是乌龙转世,到此正好施展身手。他与占据此处的北方游牧民族相遇,用刘泊温暗中送他的一只箭吓退了敌方的首领。永乐末年的一次战争中,两人再次战场相遇。敌对方逃进一个山洞,朱棣的部下追进去,却无一人出来。朱棣一怒,亲自进洞杀敌。但刚一进洞,洞即闭合。部下救之不及,只抢回朱棣用的一条花枪,后来就把这条枪葬入长陵,权作了结。(《传说》) 从拱券式门洞内下宝城,皮靴踏在楼梯上,发出闷响,咚咚。 长陵路口,距北京43公里。 10:49,献陵 献陵是明仁宗朱高炽的陵墓。“靖难之变”中,建文帝50万大军包围只有万人戍守的北平城。当时为燕王世子的朱高炽依靠姚广孝等人的支持,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保全了北平这座燕王的后方根据地,又挫败了朝廷离间燕王与世子关系的计谋。朱棣亲征蒙古,奉命监国的朱高炽“诚敬孝谨”,消除了成祖的疑忌之心。朱棣的另两个儿子朱高煦、朱高燧均因谋逆而获罪,朱高炽历尽艰辛,终登大宝。即位之后,力行仁政,平反冤狱,赈济灾荒,减轻百姓负担,停罢下西洋之宝船,罢采民间金银,宽刑,纳谏。但作为封建帝王,朱高炽有时也拒谏饰非。朱高炽体弱多疾,在位不到一年即病逝。太子朱瞻基即位,为他定山陵名为献陵。遵从仁宗遗诏,献陵制度十分简朴。因中间有道龙砂隔开,故建成两个院落。英宗年间,献陵享殿被火焚毁,后仍仿原有规模重建。(《陵寝》) 民间传说似乎总爱和皇帝过不去,朱高炽是个比较好的皇帝,可在十三陵地区却有个于他声名不利的传说。献陵享殿和明楼之间的砂山(老实说,我当时没有看到砂山)被明朝皇家称作“御案山”,但当地人却称它作“遮羞山”。传说在朱高炽做太子时,曾与比他大不了几岁的的姨娘私通。后来他当了皇帝,有个大臣无意中说起此事,朱高炽矢口否认,并说如有此事就让龙吞了自己。不料话音刚落,金殿屏风上一条木雕的龙就飞身而下,一口把他吞了下去。臣子们救驾不及,只抢回皇帝的一只靴子,后来就把这只靴子葬入陵墓。当地人因此称这座陵墓为“靴陵”,称砂土山为“遮羞山”。而明廷为了遮丑,就把“靴陵”改称“献陵”了。 献陵的大门开着,旁边一位晒太阳的老者不让我进去。我说这大门开着,为什么不让进,“谁家的门不是开着?”要进去得到设在定陵的十三陵特区办公室开证明,开了证明哪个陵都能进。我见有一对青年男女正在往里走,就问他们怎么就能进去,“那是我侄女” !…… 11:01,庆陵 庆陵是明光宗朱常洛的陵墓。朱常洛是神宗万历朱翊钧的长子,其生母是宫女王氏,并不为万历所喜爱,万历的宠妃郑氏所生皇三子朱常洵则是掌上明珠。经过长达15年皇帝与群臣的“立本之争”,又有万历之母李太后的干预,朱常洛才被立为太子。万历死后,朱常洛即位,马上办了几件为世人称道的事情,即罢免矿税;拨重金犒赏边关将士;补充官缺,改变神宗时浙党专权的局面。这些举措,为百姓解除了一些苦难,也为朱常洛自己赢得了身后的好名声。但由于他遵从万历遗命,要遵封郑贵妃和选侍西李,给其后天启初年的“移宫案”种下祸根。补充官缺,也造成了官员太滥的现象。万历43年5月初4日傍晚,当时还是太子的朱常洛所居之慈宁宫中,闯进一名手持木棍的男子,逢人便打。该人被捕后,经两次审讯,查出案件与郑贵妃有关。万历为包庇郑氏,迫使朱常洛同意将该人以疯癫定罪斩首,并将与此案有直接关系的两名太监秘密处死于宫中。是为“梃击案”。结案之后,郑贵妃赠送朱常洛大量财物。朱常洛也逐渐纵情声色犬马,壮年人渐成多病之身。朱常洛即位后,郑贵妃又向他进献8名侍姬,再加上国事繁忙,朱常洛终于病倒。御医崔文升违反常规,猛用泻药,令朱常洛身体岌岌可危。后来,朱常洛在两次服用了鸿胪寺卿李可灼所进的红色丸药后,撒手尘寰。群臣认为这一切都是出于郑贵妃的指使,上书弹劾,引发了明末的“红丸案”。但此案尚未了结,又发生了“移宫案”,朝臣无暇顾此,只得将崔李二人放逐,草草结案。朱常洛从即位到病逝,历时仅29天,享年39岁。(《陵寝》) 传说,明史上有两个死不瞑目的皇帝,即朱翊钧和朱常洛父子。当地人说,每到下雨天,庆陵石碑底座上4个水坑里的水的反光,能把石碑照透,使人能从南面透过石碑,看到北面宝城上的明楼。相传在一个阴天,郑贵妃派一名“神医”给朱常洛看病,神医戴着一副面具,只露出两个眼睛。他不理会朱常洛的大声问话,径自开完药方,并留下3颗红色丸药(实际是郑贵妃让给的毒药),要朱常洛马上服用,说罢便走。朱常洛拽住神医,定要他说出是谁,到此做甚。这时外面下起了大雨,神医急着脱身,不顾一切,在雨地里拖着朱常洛走。重病之人毕竟力竭气短,终让神医跑掉。朱常洛当晚断气,但死后双目始终不肯闭上,显出想继续寻找仇人的模样,最后就是这样被入葬庆陵。从此他九泉有灵,每到雨天就让雨水使石碑透明,看是否会有人来害他。(《传说》) 我所见的庆陵,较德陵更为残破。 11:13,裕陵 裕陵是明英宗朱祁镇的陵墓。朱祁镇是明宣宗朱瞻基之子,9岁即位,年号正统。初期,在太皇太后张氏和杨荣、杨士奇、杨溥的统治下,朝野上下一片安宁,社会也较为稳定。后来这4人先后去世,先前曾被张氏惩戒的太监王振便越发放肆起来。在朝中,他接受贿赂,打击正直的朝臣,而朱祁镇对王却言听计从,十分宠信。正统14年,蒙古瓦剌部分兵4路进攻明朝,王振想借机回山西老家炫耀富贵,便极力怂恿朱祁镇亲征。朱祁镇被“亲提六师,扫荡漠北”的虚妄幻想冲昏了头脑,不顾群臣的反对,率50万人马出居庸关御驾亲征。后闻阳和战败,又匆忙班师,退至今河北省怀来县土木堡。又中了瓦剌部也先的诱敌之计,移营就水,结果陷入也先骑兵的重重包围。这时,早已恨透了王振的护卫将军樊忠高呼:“我为天下杀此贼!”一锤将王振击毙。但在瓦剌骑兵的进攻之下,50万明军伤亡大半,朱祁镇索性放弃突围努力,下马就擒。是为明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从九五之尊的皇帝到北国大漠的阶下囚,朱祁镇生不如死。后也先押解朱祁镇企图要挟明朝投降,直至兵临北京城下。国难当头,明兵部尚书于谦挺身而出,反对迁都议和,拥立景泰帝朱祁钰,组织兵力,痛击也先,经过5天激战,终于保住了北京。朱祁镇在被俘1年之后,被放归京城,又在南宫过了6年的囚徒式生活,后趁朱祁钰病重,与属下发动“夺门之变”,重登帝位。复辟后,朱祁镇大肆杀戮景泰帝时期的正直大臣。宦官又重新掌握了朝廷大权,并曾发动令朱祁镇惊心动魄的曹吉祥叛乱。7年后,朱祁镇在弥留之际忽然良心发现,遗诏废除活人殉葬,这是他一生中唯一值得后人歌颂的德政。 朱祁镇的陵址在黄土山之西的石门山,全部陵工仅历时4个月。(《陵寝》,《京杭于公祠》) 朱祁镇先后两次当皇帝,年号分别为“正统”和“天顺”。为何称“正统”于史无考,而“天顺”则在石门山当地人中口头流传着一个故事。传说,朱祁镇被俘后,乜先(《陵寝》作“也先”)命他放马。朱祁镇哪里干过这差事,马四处乱跑,他就冲马吆喝。奇怪的是,只要他一吆喝,马就会立刻倒地而死,几天下来,他放的马死了大半。乜先认为是朱祁镇成心使坏,朱不认帐,说自己对此也不明就里。乜先知朱祁镇不是凡人,就一心要置他于死地,于是命人把他捆绑起来,放在烈日下曝晒。朱祁镇眼看要被晒死,不由慨叹:“天啊,我要是还能有天子之命,就让北京和通州的松树荫凉罩我一时三刻。”也是朱祁镇命不该绝,话刚说完,天上忽然飘来几朵黑云,正好遮住他头顶的阳光。乜先见此,不得已把朱祁镇放回北京。朱祁镇被俘8年(《陵寝》说是1年),回京后其弟朱祁钰要把皇位让还给他,朱祁镇推辞说:“天到午时我就坐皇位。”巧的是,朱祁镇的话说完,刚才天上一块挡住了太阳的云彩就过去了,太阳出来,正好是午时。 朱祁镇无话可说,只得又坐了皇位。为感谢老天爷让他顺顺当当做皇帝,朱祁镇就把年号改为“天顺”了。(《传说》) 骑车到此,发现左边脚蹬子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