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小站-〉长城论坛-〉热爱生活-〉走遍天下 |
游十三陵:历史,传说和现实 (一) 作者:狄仁杰 1999-12-08发表于长城小站 周日无事,去了昌平明十三陵。骑一辆“凤凰”二八自行车,沿逆时针方向游览了其中的12座明陵,全程约200华里。 12月5日,周日 4:50,出门。 一路北行,途经学院路、清河、沙河,天色由暗渐明。 7:37,昌平环岛李自成铜像。 铜像最初立于京昌公路小营环岛处,后因修建高速公路北移至此。 远远望去,只觉天寿诸山峰峦奇特。细观之,发现山顶似有两个巨人仰面抵足而卧,一人头向东,一人头向西。当年明皇在此建陵,莫非真是天意? 过环岛继续向北,路西有一煤炭交易市场,不时可见运煤车来往穿梭。风吹过,卷起地上的尘土和煤渣,迷人眼目。 7:50,石牌坊。 从石牌坊开始,正式进入陵区。明成祖朱棣永乐5年,徐皇后死,朱棣派人在北京近地卜选陵址。7年,陵址在天寿山选定,自此确定了明十三陵的陵区。天寿山位于北京近郊,距北京约50余公里。北通黄花镇,西至居庸关。陵北山脉,从昆仑山发脉而来,经太行山,蜿蜒绵亘千余里,形成陵区的北面屏障。陵区内,东有蟒山“盘其左”,西有虎峪“踞其右”,南有凤凰山,北倚黄花城。陵区外,西有西山,东有马兰峪,群峰罗列,形成“万骑簇拥”,“千宫侍从”的格局。东西山口各有一条河流,在陵区中部交汇后东流而去。陵区内,葬有13位皇帝,23位皇后,还有一位皇贵妃及数十名殉葬的宫人。明陵祭祀,起初没有定制,后按明世宗嘉靖的规定,春以清明,秋以霜降遣官行礼陪祭,自此形成定制。 明朝时,以天寿山地近蒙古,残元势力时有入侵,故将环山数十里内的十数个山口堵塞,修筑城垣、拦马墙等军事防御工事。永乐八年,堵塞古北口的大、小关口,使仅能通一骑。嘉靖16年,塞天寿山东北通往黄花城的道路,后又在每座陵设置守备千户五。但这些措施似乎并没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蒙古骑兵两次进逼京师,侵扰天寿山诸陵,皆由古北口进入;清兵占昌平州,李自成进北京,皆由居庸关入,都对天寿山诸陵造成过不同程度的损伤。 清廷为收买民心,消弥汉族的敌意,曾有数位皇帝阅视天寿山明陵,并对其加以修缮,对明皇后代封以官爵,命其世代祭祀。 石牌坊是长陵最南端,凤凰山左右夹峙。石坊以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仿木建筑结构,六柱五间,上覆大小共11座庑殿式屋顶。夹柱石上,雕刻异兽蔓草及龙、狮图案。石坊建于明嘉靖19年,不仅有美化环境的作用,还有拱卫、屏障陵区的功能。(《明清帝王及其陵寝》,以下简称《陵寝》) 石坊通高逾4丈,每根石柱均重上百吨。传说,当年修建石坊的民工们费尽气力立起了石柱,却无法将夹柱石架上去。交活期限临近,民工无奈,只得烧香乞求鲁班爷点化。几天过去,不见鲁班显灵,却来了个衣着破烂,捡粪的老人。攀谈间,民工向老人讨主意。老人说:“我是个土没脖子的人了,还能有什么法儿!”言毕自去。民工猛醒,老人是让他们用土囤的办法。于是先用土埋住石柱,形成斜坡,再顺坡将夹柱石拉上架好,石坊终于得以按期完工。正不知老人是何方人氏,却见天上飘过一朵白云,上面站着那位老人。民工大悟,原来正是鲁班显灵。(《十三陵的传说》,以下简称《传说》) 8:08,大红门(或称大宫门) 单檐庑殿顶式,券洞3座,墙上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三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一九六一年三月四日公布, 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一九八一年七月立”的牌子。明朝时,因陵区南面地势平坦,无险可守,遂垒土石为城,绵亘40余里,在险要之处设下10个关口,建敌楼、吊桥,派重兵把守,以保卫陵寝安全,抵御入侵京师之敌。我今到此,见城墙已不存,只南侧山上似有遗迹(《陵寝》)。 8:17,长陵碑亭、神道石像生、棂星门 碑亭为重檐歇山式建筑,可见内竖龟趺神功圣德碑。据记载,碑高逾3丈,前后左右分别镌刻有明仁宗朱高炽和清康熙、嘉庆御笔。碑亭外四角,各立有一根华表,玉龙蟠绕。石像生南端以两根望柱为起点,向北排列于神道东西两侧,计有石兽、石人共18对。石人中又分为武将和文勋臣,明朝时勋臣分为文武两类,这里的勋臣是文勋臣最高级别之左右柱国。石像生北面,以棂星门为尽头。棂星门又称龙凤门,明末清初坍塌,清时重建,现为红墙、黄瓦、白柱。(《陵寝》) 石像生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伤,对此当地有个传说。相传石像生白天在神道两侧兀立不动,至晚石人摸到附近村中调戏妇女,石兽则到处偷吃东西,为患乡里。百姓震怒,合伙把石像生打得遍体鳞伤,伤了石像生的元气。此后,无论白天黑夜,石像生就都不能再动,只有永远在原位立定了。据说,还有一对石羊因伤重不能归位,后来修路时被推到沟底,不知所终。石像生如何能动?这个传说可谓荒诞不经,倒是另外一个关于石像生的传说更耐人寻味。石像生中,共有12尊石人,但只有4匹马,不够每人一匹。传说明宣德年间,宣宗皇帝朱瞻基曾为此杀了几任监工大臣和工头,因为他们谁都解决不了皇帝所出的“十二石像要备十二匹马,而且不得在神路两旁立卧四匹以上的石马”这一难题。朝廷张榜招贤,一个40岁左右的中年汉子揭了榜,自称已经解决了难题,并把皇帝等一干人带到神路,指示天机。原来那两个武臣的后身,各有4匹浮雕石马,活脱逼真,与卧在神道上那4匹加起来,足了12匹的数,且没有违背“不得在神路两旁立卧四匹以上的石马”的要求。原来这汉子就是参与雕刻石像生的石匠,他认为12石人应有12石马,并且早就雕成了四明八暗的样式,但监工大臣和工头以及其他工匠都没有看出来(完工后民工都已被遣返回乡)。后来,汉子为阻止皇帝滥杀无辜,才道破了天机。事后,他也不领皇帝的赏赐,悄然返乡,种地去了。(《传说》) 大约十一、二年前,我游十三陵时,可从碑亭和神道自由通过。而今,它们都已被铁栅圈住,参观需购门票。据说这始于10年前,票价一路上升,涨至今天的12元。保护文物,发展旅游,提供就业机会,我也无话可说,只是不愿为十三陵特区做这份贡献,只有在栅栏外眺望。沿神道东侧公路北行,从树木的缝隙中略见石像生的风采。途中,见一迎亲车队由南向北驶过。 8:43,过七孔桥 明朝时,桥下汇集陵区内各处之水(《陵寝》)。桥上石柱有精美的龙凤浮雕,东南方可遥见十三陵水库波光粼粼,东北方山上不时可闻开山炮声。 9:03,永陵 一条长长的上坡路,坡不很陡,但骑行困难,最后不得已下车,推车步行。 永陵是明世宗嘉靖的陵墓。他15岁时,以藩王身份嗣皇帝位。即位之初,在杨廷和等大臣的协助之下,励精图治,革除前朝许多弊政,缓和了社会矛盾。时人称新天子圣明,杨廷和功高。但他个性偏执,为他父母的名分与臣下进行了三年多的“大礼仪之争”,破坏了君臣和衷共济的局面。以后他也没能坚持初政,应验了《诗经》中的一句名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嘉靖一生迷信方术,为求长生不老,听信方士之言,用宫婢经血烧炼名为“红铅”的长生药。宫婢无法忍受摧残折磨,奋起反抗,几乎将嘉靖勒死。事败,16名宫婢和与谋的王宁嫔均被处死,嘉靖侥幸捡回一命。事发在农历壬寅年,史称“壬寅之变”。此后嘉靖更是一意孤行,对朝政几乎不闻不问。嘉靖在位期间,宠信奸相严嵩,致朝纲败坏,政治极端黑暗。在北部边事上,严嵩迎合嘉靖的民族偏见,不顾蒙古人民求和与开市的要求,几次斩杀蒙古俺答部派来的求和使者,造成北疆烽烟不绝,直至酿成俺答汗出兵抢掠京城的“庚寅之变”,给汉蒙两族人民都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嘉靖时,东南沿海武备废弛,倭寇逐渐猖獗,执掌抗倭大权的严嵩义子赵文华抗倭无良策,又陷害抗倭有功的官员张经致死。若非戚继光等名将坚持不懈,抗倭战争几乎毁于一旦。 嘉靖在位期间,大兴土木,修陵造宫,连年不断,又兼南北两边烽火连绵,军费负担沉重,官员克扣军饷,致使国家财政困难,人民负担日益加剧,形成“家家皆净而无财用”的局面。嘉靖定天寿山十八道岭为寿宫,并更名阳翠岭。整个工程历时12年才基本完工,宝顶封土直万历9年。陵墓建筑壮丽奢侈,有很多地方超过了明成祖朱棣的长陵。(《陵寝》) 传说永陵琉璃瓦为红色,与其它陵的黄色琉璃瓦不同。当年嘉靖巡视陵工时,发现窑工烧出的琉璃瓦发红,认为失了皇家的瑞气,一怒之下,连杀多批无辜窑工,并威胁如再不能烧出黄瓦,就要诛灭窑工九族。一青年窑工领旨烧窑,得父母指点,对嘉靖解释瓦色发红是寓意皇帝“洪福齐天”(“红”与“洪”同音),且“嘉靖”与“家尽”谐音,瓦烧成红色,是个吉兆,可冲去不祥,让日子更“红火”。一番话令嘉靖满心欢喜,遂放了所有窑工,此后永陵琉璃瓦就皆为红色了。(《传说》) 游永陵,见大门关闭,从门缝中可见里面享殿遗址前丹陛有精美雕刻。 9:19,德陵 德陵在永陵东侧,两陵相隔不远,沿小路穿农田可步行到达,也可绕道走柏油路。当年我在永陵门前,遇一农家黑狗,远远地向我吠叫。俗语说“狗怕弯腰狼怕蹲”,我弯腰把它吓走,以为平安无事,不想转过弯来,那畜生正蹲踞在去德陵的道路正中等我,目露凶光,吓出我一身冷汗,无奈只得重施故伎。待我进得陵去,那狗又围着我的车子转了半天,真怕它咬坏了我的车轱辘。还好,这次来没有狗儿拦路了。 德陵是明熹宗朱由校的陵墓。万历皇帝驾崩,其生前宠爱的选侍西李为达到逼群臣封自己为太后的目的,挟持皇长子朱由校,占据乾清宫。经群臣努力,将朱由校抢出立为太子,即皇帝位,并由朱由校下旨,最终迫使西李迁出,是为明宫三大案之“移宫案”。 朱由校即位之初,革除了万历朝的一些弊政,重新评价了明朝历史上一些重要事件,平反了冤情,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但他的兴趣并不在处理国政上,从而酿成了太监魏忠贤专权,保姆客氏乱政的悲剧。他们迫害东林党人,对不顺其意的皇帝后妃也不肯放过。在客魏集团的专权之下,国事日非,辽东战事也日益吃紧,主张抗敌的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等人或被杀,或被革职,或引病告退,使得后金势力日益强大,直接威胁到明王朝的安全。朝廷内外,只知有魏忠贤,不知有皇帝,但朱由校对此却并不在意,仍纵情玩乐。他的聪明才智全用在了玩乐上,且有一手高超的木工本事。他在玩中落下了病根,两年后因此病故,对魏氏阉党的宠信至死不衰。朱由校一生无子,临终遗命,以其五弟朱由检(即崇祯)即皇帝位。 崇祯为其兄在潭峪岭选定陵址。因前朝几十年的挥霍和官僚的贪污,国库匮乏,预计200万两的修建费用只能拨出50万两,其余只得由在朝大臣捐献,在陵工未完之时即将朱由校入葬。陵中附葬有懿安皇后张氏,张皇后有贤名,明末李自成攻入北京时,张在宫中自缢,后被清摄政王多尔衮入葬德陵。(《陵寝》) 我所见到的德陵,衰残破败,明楼看上去随时可能倒塌。陵园内,几只家鸡在散步。 |